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新华网《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2018年)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3-09-1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讲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民办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输纳,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府救济与民间救助的不同。
2023-08-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讲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史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所以治其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途),罔不由此。”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八》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
(2)根据史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
2023-08-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讲义)
4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________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023-08-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讲义)

5 . 史料一 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史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并简析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
(2)史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023-08-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宪章》规定

14)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阅读上述史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8-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7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________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标志: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________》和中共八大。
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2023-08-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8 .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
(1)举措
①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②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______
(2)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2023-08-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9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______正式建立。
(2)目的:防止______独裁。
(3)内容
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______的政治制度。
③规定实行______,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______副署才能生效。
(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______的进步意义。
2023-08-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阶段特征,说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2023-08-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