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3-06-15更新 | 507次组卷 | 153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 . 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次决一死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表明中共抗日态度和立场
3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B.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2021-10-19更新 | 957次组卷 | 125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4 .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权力中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标志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2019-06-20更新 | 404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五四运动
A.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B.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2019-06-15更新 | 144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B.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C.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2019-01-24更新 | 269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2018-05-08更新 | 215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半农(1891-1934年),名复,原名寿彭,晚号曲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他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1912年后的五年在上海以写作为生。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其间,投稿《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1920-1925年赴英法留学,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34年赴绥远、内蒙古一带考察方言,不幸染病,病逝。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刘半农作为《新青年》四大台柱之一,大力提倡文学革命,著有《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应用文之教授》《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不仅是对民主科学的阐述,更是对个性解放的诠释。

刘半农去世前几年写《桐花芝豆堂诗集》,做文言文,有人称之为落伍。刘半农说:十年前,我们对于文言文也曾用全力攻击过,现在白话文已经成功了气候,我们非但不攻击文言文,而且自己也要做一两篇玩玩。并且,他并不会因为害怕被称为落伍而改变自己,丢了自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半农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半农前期的“先锋”和后期的“落伍”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