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注]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2023-03-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费正清指出:“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材料二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城邦的鲜明个性,使古代希腊有关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而吹响古代西方人类精神觉醒之号角的,应该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笔者认为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所没有的,那就是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主要有两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君—民关系)方面,特别强调民的作用。以时间顺序来看,前者体现于春秋时代,后者则勃兴于战国时期。

——周巩固《轴心时代的中西方人道主义》

材料三   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所研究的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何统治人民的经术,也就是王道和霸道之辩;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对于个人理性思考方面以及人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少的。中华文明的思维注重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整体观的思维。

----朱本源《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当时在社会成员关系方面各有哪些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1-07-0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因为工业革命凭借其新的大众交流工具,使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无所不包的教导成为可能。因而,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不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材料三:这些“主权国家”以基督徒和“民族国家”的双重名义肆无忌惮地带着对自己以外的民族或国家的厌恶与藐视向世界宣战,用大炮说话,强迫文明古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民族主义中的扩张主义最初的外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主义内含的进步“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正是对民族主义中反动的排外主义、扩张主义进行反抗斗争的结果,“正义战胜邪恶”为人类社会的法理,因而各国独立运动取得“节节胜利”自然合天意,符法理,顺民心。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实质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民族主义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6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统一不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材料二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
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社会主义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材料三 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共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质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怎样?
(3)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谈一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皇帝为了彰显“同文之治”,集翰林学士等数十人,以明代《字汇》等为蓝本,于1716年编纂完成《康熙字典》。字典收字宏富,将历史文献中存在的匈奴语、吐蕃语等“非汉语”词汇和材料亦广泛搜录。同时,根据楷书的结构,按照笔画为序呈现,确定正字规范,明确标准读音,使该字典成为字书之“典常”。编者对每一个字条的释义究其详尽,例证多引自历代名家的著作和《论语》《史记》等文献,蔚为大观。字典浓缩了千百年中华文明成果,影响了此后三百年汉语词典的编纂与创新发展。成书后,成为朝鲜、日本、越南汉字辞书编写时必要的参考模本,也被西方汉学者当作学习汉字的“金钥匙”。

——据盛培林《<康熙字典>与塞缪尔·约翰逊<英语词典)之对比研究》等

材料二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大量外来词及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进入英语。为“保持我们语言的纯洁”,1755年,在出版商的赞助下,约翰逊编写了《英语词典》。词典重视语法规范,对每一个词条追根溯源,条分缕析,从《圣经》及莎士比亚、培根等大师名著中选取大量的例证,突出宗教教义、道德伦理、教育启蒙、语言修养、美学情操等方面的内容,浓缩了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到19世纪80年代,词典因市场的需求,仍不断重印。《英语词典》在世界辞书编纂史上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据郭启新《约翰逊及其〈英语词典>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字典》“成为朝鲜、日本、越南汉字辞书编写时必要的参考模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字典》与《英语词典》编写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康熙字典》与《英语词典》共同的文化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叙利亚国民大会备忘录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叙利亚国民大会的成员,1919 年 7 月 2 日,在大马士革聚会, 有我们不同地区的居民——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授权,同意对选举我们的这个国家人民的愿望的以下表述:

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

…………

考虑到居住在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并不比其他先进的种族缺少天赋权力,他们也绝不比开始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落后,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

…………

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拒绝相信它能协助我们或者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地点帮助我们的国家。

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

——摘编自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750 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备忘录中叙利亚的诉求,并简析备忘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2024-03-24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2024-04-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行分立”。由于这种新建立的乡村基层政权承认原有的乡绅治理,国家并没有将其“官僚化”即纳入政府体系,乡村治理的基础仍然没有改变。

——摘编自武力、张强《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四次历史变革》

材料二   乡村自治是民国时期国家规划的乡村政治变迁模式。国家一方面力图通过乡村自治来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社会层面的直接民主来迎合现代民主政治潮流。然而这种制度形式在实践中遇到了重重障碍,国家遂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乡村自治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乡村自治制度的掘墓人。特别是进入30年代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置严重的民族危机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出于反共剿共的现实政治需要,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根本偏离了民权主义的乡村自治方向。

——摘编自李德芳《略论民国时期乡村自治的历史经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一般设在自然村;几个自然村可以联合设立村民委员会;大的自然村可以设立几个村民委员会。”……各种协商议事监事的自治形式日益丰富,且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湖北省秭归县在建设“幸福村落”活动中,以利益相关和地域相近为标准,将建制村以下的村落作为自治单位,发挥村民内在的主动力量,实现自我发展。

——摘编自徐勇《村民自治的伟大创造与深化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实行乡镇自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乡村自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2023-12-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