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024-04-23更新 | 212次组卷 | 20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A.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2024-04-1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从周秦到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迅速发展。这一变化说明(     
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商业发展受制于封建政权D.坊市界限尚未被打破
2024-04-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以下关于辽宋夏金元政权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B.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C.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D.少数民族侵略中原是历史的破坏和倒退
2024-04-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0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7 .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下能体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B.孝文帝学习汉文化进行改革
C.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东晋著名佛教法师慧远曾提出“沙门(佛教徒)不敬王者论”,认为沙门既出家,就不应再敬拜王者。但最终却行不通,又提出人王即法王,仁王即法王,辅助服从人王、仁王即大忠的主张。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9 .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10 . 秦汉时期,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事务处理,核心是各种层级的文书行政,包含文书命令下进行的各种活动:从百姓生产完成后的产品分配,到人员、物资的调配,价格的控制,以及朝廷官府举行的各类仪式活动及其各种言论。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反映了(     
A.国家行政体系的效率提高B.三公九卿的权威受到挑战
C.由下而上的官员考核途径D.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
2023-1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