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70年32101323
1896-1900年2071730
1913年1461636

A.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B.法国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C.德国经济跃居欧洲首位D.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2 . 《申报》某文评述幼童留洋:“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对此材料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当时媒体中存在对幼童留洋持轻蔑与侮辱的态度
B.顽固保守势力强大之下出国留学者多属贫寒子弟
C.学徒出洋之后发生诸多变化引发保守势力之不满
D.《申报》言论说明其办报之宗旨持落后反动立场
2016-11-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校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几种史学观点,回答问题。
①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②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③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
④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⑤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请回答:
案例一: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对孙中山的评价结论
选择对应的史学观点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者。”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填充说明:只需在答题纸上填写对应的史学观点的序号

案例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
历史史实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示例:“圈地运动”
①③

A: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B:“扶清灭洋”口号


填充说明:运用不同的史学观点可能会对同一历史现象作出不同的评价,参考示例,请将对应的典型的史学观点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可以单选或多选。

案例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请运用全球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 . 对下侧漫画解读准确的是( )
A.说明日本已建立法西斯政权B.反映明治维新时期政体建设
C.看出日本徒具现代政体之形D.讽刺日本内阁政府没有实权
2016-12-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时人写道:“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为准确的解读是(   
A.外国商品凭借质量和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
B.旧式手工生产方式在时代潮流演变中的退缩与无奈
C.机器大生产淘汰传统手工业虽是无情但显历史进步
D.欧风美雨浸润之下中国传统手工业逐渐在进行转型
2016-07-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校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