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52次组卷 | 50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塔尼斯的宝藏”文物展为纪念象形文字破译200周年而举办,如图是该文物展上展出的一件珍贵文物。这件文物反映了(     

A.东北非古文明灿烂辉煌B.苏美尔工艺品精美绝伦
C.哈里发的权威至高无上D.笈多帝国经济社会繁荣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 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 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材料三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0年10 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此一战”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4 . 如图是202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是(     
A.率先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B.折射中共领导中国革命走向高潮
C.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丰硕D.反映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新动向
5 . 下图是纪念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物的1套邮票。这一历史事物(     
A.显示了秦朝陆路交通的贯通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推动了西汉与罗马帝国联系D.见证了宋代对外商贸的繁荣
2022-11-22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汉时期,朝廷大力修建各类祠堂,主要有宗族祠堂、显宦名哲祠堂等,民间亦盛行立祠之风。这些祠堂规模宏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用来祭祀祈福、纪念缅怀和昭德劝来。汉代祠堂的兴盛
A.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B.促进了祖先崇拜观念的普及
C.扩大了儒家学说的影响D.便利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7 . 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他们意图(       
A.推进国民大革命发展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使北伐战争获得胜利D.推动中俄联合革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石碑,一般被称为碑刻。碑刻记事类似于器物铭文,“自三代以来,圣贤遗迹著于金石者多矣”,“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常见的碑刻有纪事碑、题名碑和诗文书画碑等。还有一种用于赞颂官员政绩的碑刻——德政碑,但碑文往往“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因此历代王朝经常下令严禁私立,惟特殊德勋者,经朝廷批准,方可立碑。大量碑刻记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世代相承,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碑刻记忆文化。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公共纪念碑,包括历史事件纪念碑、历史人物纪念碑等,其设立方式和具体形制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国文化影响。历史事件纪念碑着眼于纪念重要历史事件,维护和保存了公共记忆,如“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碑”,碑文详尽记述了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准备及战斗的经过,也列举了参加起义死难烈士中可考姓名者86人的生平和就义情况。历史人物纪念碑多为纪念重要历史人物而立,如“中山纪念碑”“华侨五烈士碑”等,后者详细记述了谢八尧等5位华侨烈士的英雄事迹。这些公共纪念碑往往与特定的场景相结合,形成纪念空间,供人参观缅怀,从中获得历史认同感。

——摘编自林声主编《中国百年历史名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碑刻记忆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公共纪念碑涌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碑刻传承历史应具备的要素。
2022-12-01更新 | 799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这是我们从台湾历史演变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我们研究台湾历史,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所谓“两国论”、所谓“一边一国论”,都是“台独”谬论,是与历史相违背的,是与中国人民的感情相违背的。台湾这个祖国的宝岛,是无可争辩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成员。任何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分离开来的想法,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摘编自张海鹏《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在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是无可争辩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要求:写出历史事实和法理事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1945年台湾光复的重大意义。
10 . 根据下面材料,推断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放假日期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1月2、3日新年放假一天
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3月29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8月17日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10月10日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11月12日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星期日放假一天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客观性贡献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