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古巴为纪念某国际组织成立二十周年发行邮票,邮票上"20" 字样以地球为背景,有砸断双手手铸、放飞和平鸽等信息。该组织的成立
A.表达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诉求
B.促进了美洲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C.显示出两大对立阵营势力趋于平衡
D.体现出亚太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2 . 1939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提议将5月4日确定为“中国青年节”,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青救会组织了多场纪念“五四运动”的集会。5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出席“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些做法
A.利于争取团结广大进步青年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D.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3 . 下图是2018年为纪念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发行的邮票。图片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影响是


①民族团结②民族平等③共同繁荣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12-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年级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016-11-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前提。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中写到:“有天地开辟以来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

许纪霖在《家国天下》中写道:“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率,定一国之法,一国之利,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其国不可得而亡”。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说:”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其后,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一一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一一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所说“奇愤”因什么事件而起?指出许纪霖《家国天下》中,梁启超“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探索。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到“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并指出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主要原因。说明把“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旗帜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九十五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是,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线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续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什么出发”的,并结合史实说明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0-11-15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提醒国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要济弱扶倾”,“尽我们民族的天职”,“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现在要 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摘自 1906 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勾勒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而凝练成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归纳在此纲领引导下,他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做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和民权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孙中山所设想的政体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的理由。
(3)为了完成材料三中的“民族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何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020-01-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
A.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B.乡镇企业的出现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0 . 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这虽然是历史的惯性所致,但包产到户仍然是禁区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

——选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先突破“禁区”的是哪两个省?这种“突破”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谈话”的社会背景.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