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B.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2024-05-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A.日本迫切希望学习隋唐的发展经验B.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C.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2024-04-26更新 | 31次组卷 | 67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自己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将小麦带入中国。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
C.对所到地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D.创建的种姓制度阻碍印度社会发展
2024-02-21更新 | 343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是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地区措施
东南地区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蒙古和新疆地区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西藏地区1727年派驻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B.捍卫国家统一的康熙帝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24-0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2023-12-20更新 | 218次组卷 | 8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秦朝(     
A.大兴土木B.赋役繁重C.法律D.钳制思想
2023-12-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原因。
2023-12-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63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46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2023-11-10更新 | 264次组卷 | 8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