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最惠国待遇

材料       以下为中美关系史上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的三次缔约谈判的条约文本(节选):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中美五口通商章程》,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望厦

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缔约双方之国民……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南京

缔约双方对来自或输出至对方的产品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即对上述产品相互给予对来自或输出至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在下列方面所给予的各种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向对方的商号、公司和贸易组织提供的待遇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或地区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1979年7月7日,北京


结合历史背景,从中美关系演变的角度解读上述材料。
2023-1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基层治理

材料一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主要由乡绅阶层和宗族组织管理。民国初期,在较大的乡、保所在村镇设立区公所,将原来横亘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税收中介掮客替换为区公所职员……区公所随便摊款、无所制约,并未真正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了《县组织法》和《乡镇自治施行法》,依法选出乡长、闾长和监督委员会,旧式乡村精英退居幕后,依然保持着对乡村的领导和控制。


(1)阅读材料,分析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效果。
材料二1950年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农民协会应该成为土地改革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乡村须能吸收合于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并且在完成土改复查的地区自下而上地逐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评新中国土地改革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的积极作用。
2023-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       

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织机模型,成为汉代成都纺织业发达的重要见证。

现今日本正仓院珍藏的传世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实证了蜀锦在域外的广泛传播。

出土于吐鲁番的7世纪文书有“益州半臂”等蜀锦名目,并标有上、中、下三等价格,反映了蜀锦沿丝绸之路在西域的贸易情况。

汉代四川的蚕桑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文献记载政府在成都设置锦官监督织造蜀锦,成都又称锦官城、锦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则著名的历史典故,但在史学界却存在着疑与信两大派。

有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来自传闻,不可置信”。首先,如此重大事件,在北宋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不见片语。丁谓(966~1037年)的《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谈录》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随后王曾(978~1038年)的《笔录》则增添了太祖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场景。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皆出于此。至神、哲宗时司马光的《速水纪闻》更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据载“杯酒释兵权”发生于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但当年六月初二杜太后病逝,七月初属国丧期间,不准宴饮。

更多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基本可信。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确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后罢免的,北宋的官方文献,如《国史》《实录》对此均有明确记载。王曾与丁谓基本是同时代人,且王氏成书在先,论者指责王氏《笔录》所载为擅增情节,非稳妥之论。注重政治运作技巧,尽力营造便于解决问题的氛围,正是宋初政治的一大特色。因记录者未能身临其境,“杯酒”一事在某些细节的记载上可能不无渲染,却并非后人编造。《宋史·礼志》载:“皇太后杜氏崩……合随皇帝以日易月(注:一天等于一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即服丧时间实际只需二十四天,六月二十五日后已不禁宴饮。

(1)阅读材料,说明“疑”与“信”两派争论的角度及其与之对应的论据。
(2)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的看法。
2023-11-13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2年梁启超撰写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铺陈了对6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设想:“那时我国决议在上海开设大博览会……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区,都变作博览会场了。”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过程折射了中国(       
A.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巨变
B.从闭关锁国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转型
C.从半殖民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嬗变
D.从救亡图存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
2023-11-13更新 | 511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抗战后,北大、清华、南开迁回原址。西南联大(       
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③保障了抗战军需供给                                 ④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 北京长辛店作为我国北方铁路工业的重要发源地,集聚了数量众多的产业工人。1919年5月7日,长辛店铁路机厂铁匠工人史文彬带领100多名工人上街游行、罢工,开展反帝爱国斗争,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次政治性罢工。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长辛店建立劳动补习学校,同年5月,长辛店工会成立,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据此可知,长辛店工人运动(       
A.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学说
C.加速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组织基础
2023-11-13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并主张细致观察茶的烹煮过程以体会天地宇宙的造化之功,“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①开放包容,交流互鉴                                 ②崇德向善,注重操守
③革故鼎新,创新发展                                 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9 . 周朝有询万民三事的惯例。三事是:询国危、询国迁和询立君。即凡当国家有危难、迁都、选立嗣君的时候必须征询“国人”意见。《周礼》云:“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大询于众庶”。由此可知,周朝(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的决策B.政治体制具有原始民主色彩
C.形成多渠道舆论监督机制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2023-11-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7年9月,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的妻子陈玉珍寄出了分别十年后的第一封家书,信中写道:“近来,国已亡三分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如图是此家书的封面,上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缄”的字样,此家书(     

①写于淞沪会战结束之际          ②反映出抗战形势的严峻
③体现八路军已成为抗战主力   ④显示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1-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