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研究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的居民在此居住,形成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养殖猪羊牛的农耕经济;与同期的陶寺、石昴等古国遥相呼应。这一城垣遗址的发现(     
①反映当地先民的定居和防卫等条件②证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出现
③说明当时人们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④提供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考古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983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2023-06-30更新 | 3590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3373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以下史料,可作为论据的是(     
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A.龙山、半坡B.红山、河姆渡C.仰韶、良渚D.陶寺、大汶口
8 . 下列史料涉及的制度或政策,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
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2023-05-08更新 | 59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魏之际,地方治理系统在战乱中被破坏,各地出现大量坞堡,豪强地主借此自卫,农民归附以求苟存。这就形成以家族为核心的庄园组织。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坞堡再度盛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人口。针对上述状况,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仿照门阀制度,确定鲜卑贵族门第   ②设立三长制,检查户口,征发租调
③实行均田制,授田于民,恢复农业   ④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大力推行科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习

明清经济史料选摘   

序号史料   出处
豪富之家,役使佃客抬轿……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明律集解》附例
(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明史·食货志》
(松江府)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明史·食货志》
镇油坊可二十……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白银计量单位,一铢约等于13克)。【明】贺灿然《石门镇彰宪亭碑记》
吕宋(今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明】张燮《东西洋考》
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榨甘蔗汁熬糖的设备)一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番禺、东莞、增城种植最多,蔗田几与禾田等矣。【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山主矿……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集(雇佣)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甘薯)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岗皆可以长。【清】周亮工《闽小记》
据康熙五十年征粮丁册,定为常额;其新增者,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圣祖实录》
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清史稿.食货志》
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铜钱),数多则用银。【清】张廷玉编《皇朝文献通考》
(玉米)延山漫谷……皆恃此为终岁之粮。《霍山县志》(清乾隆)
(景德镇)每窑一座需工数十人,一有所拂(争执),辄哄然停工。《浮梁县志》(清乾隆)
占田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田可耕者十之三四。【清】旷敏本《岣嵝删余文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清】陆耀《甘薯录》
佃人……收(收获物)而均分之。《凤台县志》(清嘉庆)

结合所学,从上表列出的史料中概括明清经济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选择史料,概括三个特点;分别列出与该特点相关的史料(写出序号即可),并加以说明。
2023-04-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