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用时间轴梳理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古代罗马文化发展的时间轴,其中事件和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①制定儒略历B.②开始兴建万神殿
C.③颁布《十二铜表法》D.④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2024-05-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31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包括古钢琴在内的诸多西方文明成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才日益密切。利玛窦来到中国后辗转多地,广交仁人志士,了解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明。他的朋友就包括科学家徐光启和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与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利玛窦还与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明末研究数学之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他就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历经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78年到1999年)。以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为起点,《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批对外刊物陆续发行。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开始逐渐恢复起来,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外宣思想路线。第二次浪潮(从2000年到2017年),以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起点,“央媒”在海外“抢滩登陆”后进一步纵向“深入”海外市场。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已经从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传播,转变成为组织传播和部分地区、部分国家的人际传播”。第三次浪潮以2018年“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一”为起点,媒体融合步入新阶段,全媒体格局加速发展,国际传播正拉开全球性战略传播格局的重组生态下,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重组的宏大序幕。20215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传播三次浪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积极意义。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玻璃器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注:该文物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杜里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地区古迪特石碑墓中,此器皿的刻面被认为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生产的玻璃器皿相似。
A.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到达东非地区B.玻璃器皿在古代非洲已被普遍使用
C.阿克苏姆王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发达D.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往来
5 . 下面所示的内容是涉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表述,由此可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创造”
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A.英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德意志的统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阶级、科技等方面原因。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请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法律在两河流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英国学者萨格斯统计,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法典的制定和颁布成为两河流域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木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

——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

材料三   乌尔第三王朝重视农业、兴建水利,不断扩大国王与寺庙的农庄。一个农庄管理者可拥有十五公顷土地。在劳动力方面,十个城内王室与寺庙占有两万一千多名奴隶。国王舒尔吉在位时九次向外远征,久而久之,阿摩利人威胁着乌尔王朝的独立。公元前2007年,控制着海陆交通的要道。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姆阿布姆于此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掌握了公社与寺庙的领导权,在军事与政治上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其后,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阁宗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重视法律建设的目的。
9 .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理想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反映的是1888年和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
C.“殖产兴业”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