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共广东省中山党史《农讲所(1924~1926年):农民革命大本营》系列漫画中的一幅。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开始重视工农运动B.中共意在唤醒农民的革命觉悟
C.国共两党确立工农联盟方针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
2023-02-09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所作。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A.违背了英法两国意志B.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
C.迫使英国放弃“大陆政策”D.导致对德“绥靖政策”产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07更新 | 319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是根据汉代文学作品《胡笳十八拍》的母题“文姬归汉”创作的画卷。这不是南宋以“文姬归汉”为题材创作的唯一画作,还有(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等版本。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张瑀《文姬归汉图》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局部

A.三纲五常出现异化B.多民族政权交流密切
C.社会观念较为开放D.重文轻武观念较浓厚
5 . 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
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
6 . 如图为宋代刘松年创作的《撵茶图》,画中左前方的一名男子坐在矮凳上使用碾磨将茶叶磨碎,其身后一位店小二正站于桌前,提起水壶准备泡茶。画中右边则是三个饮茶的客人,一位正观察对边座位上的僧人写书,另一位端坐旁边鉴赏卷轴。这一作品(     
A.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情状B.显示了宫廷画作的神韵意趣
C.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靡无度D.透露出三教并行的社会风气
7 .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多次进行调整(如下图)。据此推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旨在(       

A.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B.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率
C.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D.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各根据地先后建立出版社19家,印刷厂17家,书店10多家,出版图书2520余种,发行量达480多万册。这些图书中既包括最早描写敌后抗战生活的小说《吕梁英雄传》,也有政治军事类期刊《前线月刊》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唤醒民众进行抗日救亡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领导力量D.促进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输往荷兰的中国瓷器多在景德镇烧制。万历年间,景德镇上各制瓷作坊的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在元代瓷业生产的基础上,景德镇瓷窑发展了青花瓷,尤其是康熙末年创烧成功的粉彩瓷,使得中国的外销瓷一变传统纯净的青花瓷而为绚丽多彩的粉彩。为了使中国瓷器能在荷兰及欧洲畅销,荷兰东印度公司会主动提供瓷器木模交给中国工匠仿制。由于外销荷兰的瓷器数量大,其品种、造型、装饰均与传统的中国瓷器不同,以景德镇为主的中国瓷器制造业便在瓷器的烧制、绘画、上彩等工序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使外销瓷的生产体系很快在中国建立。随着中荷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作为日用器皿,进入千家万户,同时也把中国的山川城池、风土人情等逼真形象广为传播。

材料二   16世纪末,荷兰船队进入亚洲水域。他们两次劫持葡萄牙大帆船,将船上所载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拍卖。1604年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经营华瓷进口贸易。他们主要使用白银从往来于东南亚的中国商人那里购买瓷器,1608年,东印度公司通过中国商人就定购了108000件瓷器。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的瓷器不但种类激增,纹饰也更趋多样化。荷兰运往广州的样品装饰图案中既有西方流行“耶稣受难图”、海神、欧洲时尚人物等,也有中国主题的图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大多是茶具等日用瓷器,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1764年,荷兰也建厂烧制硬质瓷器。

——以上均摘编自钱江《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与荷兰的瓷器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经营中国瓷器贸易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贸易在中荷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关于开展新伟画工作的指示》,从而发起一场新年画运动。 其中图5是1950年邓澍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保卫和平》(又名《和平签名》)
A.表明作者拥护农村土地改革B.描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
C.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现实功能D.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底蕴和伦理道德
2023-04-08更新 | 608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