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已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推动了整个西亚地区出现了“和解潮”。这表明中国(     
A.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智慧和影响力B.彻底化解了西亚地区的矛盾
C.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优越性D.借助西亚地区与美国角力
2 . 唐太宗在位时期,鼓励寡妇再嫁,对生男丁的家庭予以适当奖励;将婚姻及人口增加的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考核指标,作为升降参考。这些举措意在(     
A.大兴文治以促进唐朝繁荣B.遏制东突厥南下进攻
C.否定传统儒学的贞节观念D.推动经济恢复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时代,面对“礼崩乐坏”,各种治世思想激烈交锋碰撞。但无论是“仁政”还是“法治”都没有适应时代需求,挽救岌岌可危的周王朝。荀子批判地吸收儒、法两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治,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治理更为实用有效。荀子主张“义”是礼法的核心,强调用“义”节制人心,强化礼法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以达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的目标。

——摘编自管峰《荀子礼法思想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贾谊是汉文帝时才华横溢的儒生、荀子后学的重要代表。他力主“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但“好刑名之学”的文帝并没采纳。他没有放弃,认为文帝应“始治天下”,废除承秦而来“法治”政策,“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但由于朝廷大臣多数反对,文帝“谦让未遑”,这些主张大多被束之高阁。

——摘编自吕亚丽《浅析西汉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治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的主张被束之高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元前5000年,迁往美索不达米童地区的大部分外来人是闪米特人,他们的语言属于闪米特语系,包括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这表明(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B.世界语系一脉相承
C.西亚文化呈交融特征D.闪米特人发明了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8年至1919年,一些人提出了“撷精取粹”“熔于一炉”的中西融合主张,对此,陈独秀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鲁迅和胡适等人也非常决绝地反对调和折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7 . 周初,井田制下的土地不准买卖与交换。《左传》记载,公元前712年,周天子从郑国割取邬、刘、蒍、邘的田地,把原来属于苏忿生的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的田地给郑国。这表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受冲击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郑国成为诸侯国的霸主D.井田制度遭到瓦解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4年,满族入关统一全国以后,经过“康乾之治”和以后的发展,满族地区和中国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和中国一时以强大、发达而著称于世界。以满族为统治民族的清王朝,相当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它奖励垦殖、整顿赋役、兴修水利,东北地区满族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赶上汉族的水平。东北地区粮食不仅实现自给,而且还有余粮供给关内汉族地区和部分出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强盛,使清王朝顺利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先后抗击了沙俄殖民主义对我国东北、新疆地区的侵略;击败了廓尔喀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入侵;粉碎了英国殖民主义对我国西藏、新疆的多次侵略阴谋;收复了台湾等。这些伟大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摘编自杜荣坤等《中国民族史》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也发展迅速。唐朝政府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海外商船到达广州后,就有管理港口的人来把船货搬进货栈,代为保管6个月直至本季风期最后一艘商船进港为止。他们从船货中抽取30%作为进口税,余下的交还物主。货物如为唐朝皇帝所购买,则按最高市价给价,且立刻开发现钱。对来华贸易的外商,如有犯法,在同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依本国法律论处;在异国人之间(如阿拉伯人与新罗人或阿拉伯人与中国人之间)则依中国法律论处。在广州阿拉伯商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唐朝政府也准许他们自治、按伊斯兰教的法律行事。

——摘编自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

材料二   自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创设榷易署以来,政府第一年即收入三十万缗,不久更增加到五十万缗。绍兴末年,广州、泉州市舶司由“抽买”所得利益每年达二百万缗。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六云:“海舶岁入,象犀、珠宝、香药之类,皇祐中五十三万有余,治平中增十万,中兴岁入二百万。”

——摘编自何崇恩《宋代外贸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政府对阿拉伯商人实行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在秦国担任丞相十年,“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促进了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因为“凌轹公族,残伤百姓”,“用法严酷”,以至于“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苏轼认为,商鞅虽使秦国走向富强,但政令严苛,使民众产生怨怒与抵触;“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因此,“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进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司马光与苏轼对商鞅变法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背景。
2024-05-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