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是专供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政治机构D.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代实行“赐姓制度”,即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的原有之姓重新加以申命,如《左传》记载“周天子封舜后胡公满于陈,赐姓曰妫”。“天子赐姓”在当时
A.造成了大量新姓产生B.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C.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D.旨在顺利推行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雅典的海外殖民贸易把城市、土地与海洋相联系,使得国内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增强,也壮大了对抗贵族的胆量,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参与政事的能力也明显提升。这表明,古代雅典
A.地缘环境激化公民与贵族的矛盾B.海洋文明决定民主政治产生
C.商业发展有利于参政程度的提高D.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1-09-06更新 | 323次组卷 | 24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中美苏日四国决定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伯利克里曾15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掌握国家政权。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雅典“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公民手中”。据此可知,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政治
A.本质上是个人专制B.体现了公民民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
C.运行机制严重失灵D.已沦为政治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7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2次组卷 | 8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在明末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横空出世。明代土地开垦面积达到极限后,精耕细作是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着力点。宋应星关注水稻栽培,把《稻》作为全书之首。科学家丁文江道:“先生(指宋应星)生于豫章。广信之铜,景德之磁,悉在户庭。滇南、黔、湘冶金采矿之业,又皆操于先生乡人之手。《天工开物》之作非偶然也。”日本学者依据《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法国汉学家儒莲把《天工开物》中的生产技术信息不断翻译出来,促进了欧洲的技术革新。德国学者薛凤的《开万物之技艺·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在美国出版,引起西方学界对《天工开物》的热烈关注。

——摘编自张志清《《天工开物》的守护与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我国耕地面积增加不到%,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呈现出停滞状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很难抵御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的攻击;甲午战败,唤醒有识之士开展维新变法运动,通过转变观念和实践探索,推动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向近代社会转型。在这次变法中,改良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发展农业;编印“外洋农学诸书”;“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直省即由各该督抚设立分局”;“设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提倡民间普遍采用农业新技术等。变法失败后,变法期间定下的一些农业改良措施,并未停止,农业改良并未中断。可见,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与戊戌变法的推动密不可分。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卷四》、闵宗殿《晚清时期我国农业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重视改良农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农业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美英苏三国签订协议,将朝鲜置于美苏两国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后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南方和北方。南北分别成立了“一边倒”政府,都把“推翻对方,统一朝鲜”作为使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的祖国保卫战,最终战胜美帝国主义。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的领土统一,并企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南朝鲜签订了《美韩安全保障条约》。美国抓紧时机落实以苏联为假想敌、以全面战争为背景制定的“68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更加具体地提出了研制氢弹、加速军队建设、大幅度提高军备等计划。

——摘编自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