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初,普鲁士政治改革家施泰因说:“我只有一个祖国,我全部身心地贡献给她,而不是贡献给其中的邦国。在这个历史的时刻,我完全不关心王朝的命运,我的期望是德意志将成长壮大和富强……”这表明(     
A.德意志统一大业迫在眉睫B.德意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施泰因有强烈的民族意识D.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创作于中世纪的法国文学《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讽刺作品。它以兽寓人,并且赋予群兽以人的行动、语言、思想和感情。主人公列那狐的形象特别复杂,他与弱小一起,却也欺压弱小,他左右逢源,花言巧语获得了象征国王的狮王的认可,他与狼较量,是机智狡猾的封建逆臣。主人公列那狐这一人物形象更多寄托了当时      的理想。(     
A.上层教士B.封建贵族
C.市民阶级D.资产阶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07更新 | 323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元史》记载:“诸内都官仕云南者,有罪依常律,土官有罪,罪而不废。诸左右两江所部土官,辄兴兵相仇杀者,坐以叛逆之罪。其有妄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由此可知(     
A.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B.土司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
C.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元朝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2024-04-24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853年,俄国以争夺东正教“圣地”为名,入侵奥斯曼帝国。随后,英、法与奥斯曼签订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交战各国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在战争初期暴露出的问题引发了文官制度改革
B.战败使沙俄面临空前危机引发政府着手废除农奴制改革
C.战后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D.战争是对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冲击和挑战
2024-04-17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出土的蚌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把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推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据此推断,西水坡遗址(     

A.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B.原始农耕已产生,种植水稻
C.工具材质以石、木、铜为主
D.典型代表器物为“蛋壳陶”
2024-04-15更新 | 24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一面要求东南督抚遵守对列强宣战的上谕,“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响,力保疆土”; 一面又表示对其宣战是出于“万不得已的苦衷”,并敦促他们“各尽其职之所当为,相机审势”。这反映出清政府(     
A.反侵略斗争的策略灵活B.面临严重中央集权危机
C.对战争正义性存在疑虑D.将外交权力下放到地方
8 . 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A.血缘性、宗教性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D.民族性、地域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
2024-04-11更新 | 65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一历史研究小组在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关键词:吸收东方文明;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沟通东西方
A.阿拉伯文化B.拜占庭文化
C.古罗马文化D.俄罗斯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