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     
A.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B.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C.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D.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2 . 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扫码支付,已经是我们国人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上述种种,均属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电子商务业务范畴。电子商务的兴起(       
A.取代了传统商品交易手段B.促进科技进步新经济发展
C.彻底改变了国人购物方式D.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024-0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0世纪,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规定,面包师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规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麦的价格来决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们的赢利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肉类经营者购买屠宰和出售牲畜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经市政官检验合格,并“盖有市政官印章”。这些规定反映出(       
A.强化中央集权统治需要B.重商主义的外在表现
C.规范市场稳定经营秩序D.对市民行为严格控制
2024-0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钵以粗泥造成,其中一泥饼托一器,底空处以沙实之,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这反映出匣钵(       
A.有利于提升瓷器生产效率B.有效避免器物烧制不粘连
C.成为我国古代的瓷器品种D.在明代制瓷业中开始使用
2024-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弦。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最有效的举措应是(       
A.对不法行为严厉的惩处B.杜绝食品生产中使用添加剂
C.对不法行为高额的罚款D.依法治理与严格执法的结合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农业出现后,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影响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层面。下列有关表述中与此变化相符的是(       
A.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B.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C.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的出现D.人类经济生活的第二次革命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16年,英国通过了《铸币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英镑的黄金价格。1844年,英国通过了《银行法案》,这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英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资本力量,稳健的货币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大量黄金流入英国,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国际金融霸权国地位达到高峰。此后,衰退似乎带有必然性大约从1870年开始,英国的霸权力量表现出减弱的迹象。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但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实际需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陷入大动荡,英国由一战前的国际债权国变为了国际债务国,国际社会对英镑的信心持续下降。1929——1933年,源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又加速了英国霸权地位衰退。在此期间,英国也同美国等一样,出现了集中大规模的黄金挤兑风波,英国于1931年无奈放弃了金本位货币制度。

——安文波《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研究》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际金融霸权的兴衰的原因。
2024-01-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在继承罗马古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些新道路。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从国内任何一个地方出发,骑马两周内都可以到达伦敦。北方以“北方大道”为主体,连接北方各郡,东南部道路分布稠密,西南和西部相对偏少。为发展地方经济,人们对内河航路设施的建设具有浓厚的兴趣。英国海岸分布着众多与可通航的内河相连或相邻的港口,构成了一个发达的沿海交通网。

材料二   交通运输的发展架起了城乡之间沟通的桥梁,周围村庄、附近城镇、繁华城市都留下了农民商品买卖的身影。处于交通沿线的村庄渐渐与城镇融合,将人们孤立和隔绝起来的种种界限正在逐渐消失,领主的超经济统治逐渐削弱,村庄的农奴转化成市民,所有佃户享有市民全部的自由和习惯。城镇里的“自由空气”吸引着乡下众多“外来者”不断涌入,在新的经济生活的孕育下,个人权利意识和要求越来越强烈。14世纪末,受雇于庄园的长工多数离开庄园,有的去做打谷之类的短期农活,还有的成为乡村木匠、织工、屠夫等。

——摘编自郭华《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建设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24-01-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10 . 下图是江西婺源李坑村的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史载:明制“十户为甲,甲有首。一百一十户为里,里有长。”设申明亭,里老人定期向里中百姓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同时还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圣谕》六事。这表明(       
A.明朝政府优抚弱势群体B.明朝政府重视对基层的治理
C.明朝地方自治色彩鲜明D.政府加强对民众的人身控制
2024-01-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