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1年,谢觉哉作为边区参议会副主席,在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为什么要实行“三三制”》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发表于图中(如图)何地(     
A.AB.BC.CD.D
3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同亚非拉地区的执政党,后来是欧洲社会党、工党等进行交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     
A.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B.促成了美苏关系的缓和
C.始终立足于国家实力的变化D.受到了多极化格局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这表明(     
A.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B.英国国内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D.知识的积累触发了工业革命
2023-01-16更新 | 504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建国初,青岛市掀起一股技术创新热潮,仅1951年就创造推广了17种新的工作方法,涌现出于花泽、黄人美等一批青年楷模。其中国棉六厂的纺织女工郝建秀,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摸索出高产优质低耗的细纱工作法,并在全国推广。她们的发明创造(     )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B.助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C.彰显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的意识D.增强了国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 . 某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中,作出如下探究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史实核心
西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渊源1417世纪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51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个人信仰自由
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阐释: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参照上述设计示例,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下表所示为1921年10月长沙《大公报》上先后出现的一对离异夫妇各自刊发的启事。这两则启事说明,当时长沙(     

李子贞启事

贞与同县何可贵为妻,自结婚以来,两不和谐……协议离异,由贞给贵光洋二百元为再娶之资,贵亲手领讫,并立离婚字据给贞,此后贵与贞脱离夫妻关系,各不相干

何可贵启事

顷闻贵报登载贵与妻李子贞脱离一事……贵聘娶妻李子贞为妻迄十余年,并无恶感……诉绝地方厅判决不准离异,收有判词确证……(李子贞)现捏叙脱离各节,尽属子虚

A.大众传媒过度干涉私人生活B.社会风俗变迁凸显法治意识
C.报刊从业人员缺乏实证精神D.男女平等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8 . 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
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唐朝中期“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到明朝“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的一条鞭法,再到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改革(     
A.表明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放松B.抑制了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
C.阻碍了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