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     
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时,岭南地区普遍实现了一年两熟,部分地区还探索出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这(     
A.得益于山地和丘陵的开垦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农业经营的多元化D.加快了筒车技术的推广
3 . 租界里的警察多为洋人或被洋人控制,这些警察不但不依法去抓捕危害中国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抓了也不交给中方法院。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A.关税协商权B.永久居住权C.领事裁判权D.最惠国待遇
4 . 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辛亥革命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
5 . 秦汉的“社”是地方乡里行政系统的末梢,《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二年)令县为公社。”唐代中期后,逐渐过渡为小区域共同体。到宋代,类似的组织,以社为名,可包括西北边防地区的弓箭社等。古代“社”的演变说明(     
A.国家组织能力下降B.理学影响社会生活
C.基层治理出现变化D.豪族政治逐渐瓦解
6 . “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种植。”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某老师教学时的板书设计图(局部),图中“《               》”处应为:(     
A.《奏定学堂章程》B.《公务员任用法》
C.《公务员任用条例》D.《文官考试法草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中国古代某著作所记载的内容。由此可知,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类型

主要内容

数学

提出“会圆术”,即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

天文

翔实描绘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

科技发明

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团钢”“灌钢”等技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梦溪笔谈》D.《授时历》
9 . 清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当时某一新传入物种有这么一段描述:“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下列有关这一“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产于中亚,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国B.引入中国后曾长期被当作药用植物
C.传入中国时,被中国人称为“胡椒”D.西班牙人将其引入再传到英国等国
10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新约,废除了自1843年以来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片面协定税则,并于1929~1934年四次自主颁布实施国定税则,突破了被约束长达80余年的“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这一发展过程(     
A.助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B.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削弱了列强的侵略力量D.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