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色出版物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出版物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在历史上依次形成了三个出版中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新纪元,中共中央局在中共一大闭幕后立即着手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陆续成功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修订)、李墨耕翻译的《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李达翻译的《马克思纪念册》等。

中共临时中央于1933年迁至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红星报》等红色出版物在中央苏区相继创刊,毛泽东等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并勇于实践,撰写了大量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陆续创办了解放社、新华书店和中央印刷厂。大量马列著作陆续翻译出版,红色报刊蓬勃发行。毛泽东所写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战略层面的红色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彻底粉碎了速胜论、亡国论,并将中国革命引上正确道路。

——摘编自黄蓉蓉张养志《建党百年视阈下的红色出版物概念考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出版中心地名。概括说明中国革命时期红色出版物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2024-01-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纪功石刻里说:“乃今皇帝,壹家天下”“诛乱除害,兴利致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怒,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汉书·贾山传》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限。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节选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分别概述以上材料对秦始皇的评价。
(2)你认为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4 . 如表所示是《唐律疏议》中所涉及的文书档案法律条文(部分)。这凸显了唐朝(     
法令出处
诸盗官文书印者,德二年;余印,杖一百。《贼盗律》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既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杂律》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满泄于落国使者,加一等。《职制律》
A.减轻刑罚以人为本B.法律制度化规范化
C.注重保护国家机密D.文书处理规范高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二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开始腾飞。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
(2)中国近代以来,棉纺织工业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阶段,概括说明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2023-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1960—1965年间拉丁美洲18个国家耕地分布情况百分比,据此可知,经土地改革后的拉美国家(     
农场规模(公顷)占农场总数的百分比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0—2075.66.6
20—10016.89.5
100—10006.624.1
1000以上1.059.8

A.农业生产经济效率较低B.农业的生产结构单一
C.保留了殖民体制的残余D.对外经济依赖性较强
7 .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2-09-08更新 | 4391次组卷 | 4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
A.军事占领B.武装斗争C.民族歧视D.因地制宜
9 . 商王在处理一些重大事务时,除了占卜外,还要征求大臣、民众的意见。西周王朝遇到重大问题时,也要向平民“国人”征求意见,国人也可以议论朝政。这实际反映了
A.宗法制的瓦解B.诸侯势力的强大C.无为而治思想D.原始民主的遗存
2022-04-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清朝《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又称玉米)洋芋”。《建始县志》的这一记载可以用来佐证
A.建始县适合包谷、洋芋的广泛种植B.清朝建始县水稻总产量有所下降
C.包谷、洋芋传入建始县的最早时间D.清朝建始县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