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令禁止各级党委以党代政,以言代法,逐步理顺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举措(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B.有利于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C.扩大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D.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
3 .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理想。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反映出(     
A.人类的理想B.国际的合作C.科技的进步D.制度的优势
2022-07-19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4 . 明朝以前,小额铜钱是古代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重量、形制长期较为稳定,流通时间近两千年。明中叶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政府向外来贸易的船只征收关税均以白银计价。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明中叶后我国银产量大规模增加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白银
C.反映商品经济开始取代农耕经济D.政府发行铜币弥补白银产量不足
5 .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经历了1984年《干部管理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直至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目前的科学化、专业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
A.公务员管理体系已十分健全B.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C.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D.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
2021-10-15更新 | 3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美国独立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干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领土逐步扩张到中两部地区B.美国中两部地区适合棉花种植
C.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D.工业革命向美国中两部地区扩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