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除详述诸地程途地点与里数外,还收录了不少总结性的程途诗诀,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甚至被预设为商旅精神上的指引。此类“程途指南”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精神成为民众价值取向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松弛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4-01-2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实行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了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了国家的财政市场。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古的人口,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在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程念棋《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沫《神童诗》

该制度包含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量才使用等基本精神,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剑桥中国隋唐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
(2)指出材料二所提及的制度,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语·楚语》中申叔时指出,教太子学《春秋》、诗、礼、乐、训典;子囊在提到楚国时,指出“扶有蛮夷”,“以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原地区的文化辐射到各国B.楚国形成具有南方特点的楚文化
C.初步形成华夏族的文化认同D.楚国实行开放且包容的民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22-07-21更新 | 30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使李清照又一次被人们所关注。下列对李清照及其相关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善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善用白描的笔法
B.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
C.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作品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其作品中强烈的慷慨悲壮的情绪,是豪放派集大成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5-22更新 | 490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唐代的诸多诗人中,李商隐是较为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一个,其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占了总诗作的将近1/6。李商隐在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揭露、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既有大唐王朝衰落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都在长诗中得到揭示。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幻想能够实现王朝的中兴。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如针对朝廷军队的腐败现象,他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由于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这让李商隐的诗作于思想和深度上要超过前人。

——摘编自龚书铎、刘德麟主编《隋唐五代: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艺术品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但丁说:“诗和《圣经》一样,也是一种寓言,一样具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薄伽丘说:“我说神学和诗可以说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如果他们用的题材是一样的;我甚至说,神学不是别的,正是上帝的诗。”材料中但丁和薄伽丘的言论旨在
A.为文艺的合法性辩护
B.贬低《圣经》的地位
C.排斥基督教神学
D.摆脱宗教的思想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