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1957 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 年,是城市化的 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 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 年至 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 50 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二        19 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3-0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更值得期待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标化的制度保障。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2016-11-0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自光荣革命后英国王室的权力越来越小,现在更多的只是具有象征意义。
请根据教材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谈一谈今天的英国是否还需要王室的存在(在论证过程中,请注意史论结合)
2016-12-1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情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以及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清末约有生员50万人,举人4万人,进士4千人,以1750年成年男性人口计算,生员约占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的0.01,举人约占0.001,进士仅约占0.0001。科举制下的精英培养,被数百个家族所垄断。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中国累计仅有大学毕业生18.5万人,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接近万分之七,低于清代举人。1949年前,中国精英大学(所有大学中排名前10%)的名额基本被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垄断,作为社会中下层的工农子女几乎无法侧身其中,而当时90%的中国人居住在村庄。

1949年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无声革命”。1952—1955年间,北大农村地址的学生的比例从2.4%增长到6.5%,到1980年,这一比例增长到12.8%。1952—1955年间,苏州大学农村地址的学生比例从3.6%增长到11.4%,1984年后的20多年中,农村生比例与城市生基本持平。

这场“无声革命”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声”社会政治革命的延续和发展。“无声革命”虽然平缓,但力量强大,影响深远。精英教育不仅决定学生个人的命运走向,也基本决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精英的构成与来源。相当部分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都出身于工农家庭,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没有因为家庭背景的贫弱而被埋没,反而被教育机制所激发,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种教育革命对社会结构转变的影响是空前的。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等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一场无声的革命”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下,户籍制度极为严密,其意义在于加强对“人”的控制以达到对土地、赋税的控制。唐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权,并随着乡村财富力量的崛起和贫富分化的加强,按丁计征的赋税制度和按身份等级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宋代户籍制度以控制民户财产为主,这有利于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民人身自由加强,为商品经营、城市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自由劳动力。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一条鞭法”的实施废止了以户丁为主征调赋役的办法,改以田亩为主要征调对象。黄册再也不能称作“赋役黄册”了,只具有人口统计的作用。赋役银由政府官收官解,里甲组织丧失了原有的征解税粮、编派徭役的功能。一些少田或者无田的农民逐渐减轻或者摆脱了徭役的压迫,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到清朝, “摊丁入亩”的推行,把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之中,延续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从此不再单独征收,劳动者人身不再成为赋役征发的依据,传统的人丁、土地双重的征发赋税标准演变为仅以财产(土地)为依据的单一赋税标准,这对清代前期以人丁编审为主体事务的户籍制度可以说是釜底抽薪,把一些卑贱地位的人列入平民户籍。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唐至宋户籍制度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户籍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革的认识。
2024-02-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代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代后半期,美国积极倡议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提供大量环境援助。80-9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积极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代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采取措施保护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

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积极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

——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日、欧的环境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统治者为了实现自身的集权统治和一党专政的政治目的,不允许总统有被弹劾的风险存在,故而监察法并未规定对总统的弹劾权。同时监察法没有规定监察院的惩戒权,监察院受理的弹劾案件进入惩戒环节时需交付有惩戒权的机关执行。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弹、惩分离,起到平衡牵制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监察院弹劾案件在惩戒环节移交后,被弹劾人员会寻求庇护与四处打通关节,惩戒机关也往往敷衍了事。在“以党治国”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实质上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监察院如果弹劾的是国民党政府委员等中央高官,便要将弹劾案连同证据材料移送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其监察效力难以充分发挥。“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监察院最终沦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没有实用性的“摆设”。

——摘编自张京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法制及其史鉴价值》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苏维埃政府仅从1931年到1934年颁布的各种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就达180余件,为中共建立起一套比较正式的监察机构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党内监察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等,初步形成了以党政监察机构为主体,包括军事检查所、政治保卫局检查科、司法审判机关内设监察人员在内的苏维埃监察机关。而且,苏维埃政府还不断扩大群众监察员的参与,设置了由监察机关指导运行的群众性非正式监察组织,工农群众通过使用选举、检查、批评等手段来监督和罢免干部,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辖各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统治势力分割阻隔而未能连成一片,所以中共在监察活动的实施工作体制上特别强调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和分级管理的适用性。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十分注重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工作力度,从而为苏区监察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根本保证。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院最终沦为“摆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自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革在小岗村取得成功之后,在1979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当时农村最贫困的“三靠队(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从1980年开始首先实行“大包干”的决议。1980年年底进行清点时,发现全国有14%的生产队采用了“大包干”的形式,不管这些生产队原来的生产情况如何,在采取了包干到户的这一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81年开始政府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推广到全国,在当年年底实行的生产队就达到了45%,第二年提高到80%,到1984年全国农村99%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摘编自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材料二   1998年以来,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了近1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4-02-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