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50次组卷 | 5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西专用)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46年8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战败船毁,所载金银沉江。从此“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准备,2017年初,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启,江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银文物。这一成果的取得说明
A.历史研究要重视传说的价值B.考古工作能够还原历史真实
C.科技进步能够破解考古难题D.川民有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中国”意指(     
A.主权国家B.普天之下C.邦联国家D.国之中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夏鼐,1950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621982年任所长。经他的努力和倡导,《考古》文物》和《考古学集刊》等刊物逐渐创办,中国考古学会于1979年成立。他始终致力于促进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考古学研究,主持定陵和多处古代都城的考古发掘工作。为证明江苏宜兴周处墓出土的带饰是银制而非铝制,他请多个科研机构鉴定、分析,纠正了早在三世纪的西晋中国便能提炼铝的错误说法。他还坚持以世界主义的眼光审视中国考古学,在日记中他曾写道:“中国考古学之重要,在于以全人类的观点来观察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他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慎重、诚实的治学态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钦佩和赞扬,被誉为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摘编自王仲殊《夏鼐先生传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鼐对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鼐“坚持以世界主义的眼光审视中国考古学”的意义。
2022-01-20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023-06-21更新 | 7395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度掀起殷墟热。自1933年至今,这里相继发现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随着殷墟考古与研究的深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是商汤灭夏并定都殷的历史见证
②陶器生产开始采用坯车控制坯件的薄厚
③青铜器比较多的用于农业生产
④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写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铁器促进小农生产方式确立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
C.小农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
2020-12-27更新 | 173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2016-11-18更新 | 30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