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2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对统治秩序产生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汉武帝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创新之处。并指出元朝对边远民族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

(4)根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指出新时期发展完善这一制度的立法措施。

2018-03-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期末考试试题
3 .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018-01-01更新 | 46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陈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大家须知,妨碍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友谊的援助只有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

材料二

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转变后,中国外交形势大为改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B号决议。7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同美国以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外交突破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具有特殊意义。与此同时,中国阿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包括与苏联结盟的东欧国家,外交关系开始恢复和改善。

——摘自《新中国外交70:回顾与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其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6 .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数量建交国家
1949年10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9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1巴基斯坦
1952年0
1953年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2017-07-02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