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摘编内容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
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

(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2023-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这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俄国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摘编自EG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抗击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关于“东方觉醒”的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023-06-28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石油农业是一种高投资高能耗的大型农业,它以石油为基础,即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以石油为燃料的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石油农业以美国为代表,在这一模式下,美国大豆单产从11蒲式耳每英亩到50蒲式耳每英亩,玉米单产从28蒲式耳每英亩到175蒲式耳每英亩,大米从1600磅每英亩到7700磅每英亩。由于石油农业的巨大成功,60年代末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立了这一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把它作为此后二十年改变全球粮食供应紧张、消灭饥饿的主要措施。在21世纪,石油农业不仅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而且也成为各发展中国家竞相发展目标。但在这光鲜的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农业的数字背后是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

——摘编自徐风莉《论石油农业时代的终结》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石油农业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石油农业。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思想中,一直强调“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杨炎在两税法中创造性的提出:“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两税法将以往分别征收的租庸调、地税、户税以及其他杂税等各种税收合并起来,统一征收,这便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减少了复杂的税种所带来的征收繁琐的问题。同时,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并且“定税之数皆计缗钱”,虽然当时的“田亩之税”仍以实物的形式来征收,但两税中的重要部分户税,则都是以货币来征收的。两税法使资产多者税负重,资产少者税负轻,充分体现了财政税收公平负担的原则。

——徐柏泉《两税法财政思想及其产生的争论》

材料二   “是以圣王立程,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可见,陆贽看到了“量出为入”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人民赋税负担的日益加重。这一思想是对传统儒家财政思想中的轻敛薄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陆贽作为反对两税法代表人物坚决反对货币赋税,认为应当恢复租庸调制,实行实物赋税。他看到了当时钱重物轻现象造成的危害,他说:“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了商品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思想的对立,两税法中的征税“以资产为宗”和货币赋税思想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

——陈明光《唐宋人论杨炎倡行两税法述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蕴含的财政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对唐朝两税法改革的认识。
2024-0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古今中外的国际货币有着不同的产生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受到宋朝的影响,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均实行了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在东南亚,宋钱作为辅币被广泛流通使用。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从而形成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网络。

——摘编自崔落满《宋钱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可以发现其产生有三种方式。(1)自发形成的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中若干主要国家采用相同的货币制度,从而自发地形成国际货币体系。(2)协议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若干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就国际本位货币等达成一致,从而构建国际货币体系。(3)旧制度瓦解的产物。既存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瓦解的结果是无制度的货币体系。

——摘编自黄泽民《牙买加货币体系演变的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钱国际化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产生方式,进行阐述和评析。
2023-0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红军长征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以下是国统区对长征的部分报道。

在湘江战役中,报道称,“匪实力被歼所剩无多”。
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报道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报道称,“匪前临大河,后有追军,势将被歼”。
193510月的报道称,“残匪入陕,北三边及保安一带,与陕北赤匪合股”。
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报道
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传奇般的英雄事迹传播开来。董健吾受宋庆龄派遣前往陕北,在聆听王稼祥等人有关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并得到珍贵资料后,在国统区发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1)依据材料,指出国统区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部分放开“海禁”,对与澳门葡萄牙人、与菲律宾西班牙人的贸易实行开放。1573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真正开始了。一条跨越大西洋、连接美洲和欧洲的贸易航线建立起来。大帆船贸易运送的商品主要有:生丝和丝制品、瓷器和农产品等。同时,墨西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567年,明政府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是合法货币实现了货币白银化,1581年“一条鞭法”规定折银纳税。两者从制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白银,马尼拉大帆船还将多种美洲重要物种如番薯、玉米、马铃薯等传入中国。也正是通过大帆船贸易这一载体,西班牙传教士将天主教文化带到了中国,也使西班牙及美洲大陆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帆船贸易将中国带入了世界全球化的历程,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也由此悄然发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但后来中国的闭关自守政策使这种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却利用世界市场得到了大发展。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2023-02-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8 .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安徽全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022-12-20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末模拟考(一)(选修班)历史试题
9 .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井冈山会师》(油画作品)

图2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实物遗存)
(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据此判断,图1、图2分别属于哪一种史料?请就研究土地革命,分别评析图1、图2的价值。
(2)根据以上两幅图片,你分别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每幅图片至少写出2点)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023-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木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存在于人心而被道德戒律束缚的个人物质私利的恶魔至此得以解放。”亚洲的反现代化批评实际上是“一战”及战后西方惨状和悲观的产物。但许多的亚洲批评者只有经过一些西方的东方主义者的鼓励之后,才对他们自己和自己的观点产生足够的信心。其中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对亚洲的观代化批评者如印度的甘地、中国的张君劢和梁启超等有直接的影响。

——据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材料二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运动,近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就是一个现代化孕育、生成并扩散、推进的过程。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有时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以致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里,正是它在主宰社会的走向。这个立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企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如果其不能在过程中逐渐融入现代化,那么暴烈终将产生。

——摘编自钱乘旦《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带来的弊端,分析战后亚洲反现代化思潮高涨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中的观点,评析洋务运动,并指出该观点的实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