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星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材料二   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郡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这一措施在汉代如何被改动?
2 .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延续了集权式变法思路,是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今四夷荡然与中国通,在北则臣契丹,其西则臣元昊,二国合从,有掎角(夹击)中国之势。

——摘自《宋史·列传四十四》

材料二   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政府给农民贷款,半年后还款,以货币或粮食还贷,半年的利率是20%,年利率为40%;同时,拨出100万贯钱,作为京师市易务的本钱,将“开阖敛散之权”从富商大贾手中归于官府。因而变法具有明显的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的思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无法实现用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经济法,来实现富国强兵,因为经济法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宋代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三   这些看上去都挺好的法令,经过长时间的执行之后,完全背离了当时王安石制度设计的初衷。大量见风使舵,以权谋私的官员借着改革的机会,政治投机扶摇直上,直接造成了王安石之后整个北宋官僚队伍的堕落与失效。

——摘编自晓书童《王安石变法,全面经济变革的最后绝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指出王安石为此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并分析其体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07-15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早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那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代,英国商人组织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东南岸购买了一个村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埠,这就是马德拉斯城(Madras)。同时英国人又在孟加拉(Bengal)一带建设商站,不久又在加尔各答(Calcytta)城建造了要塞炮台。到了17世纪末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中人常常和印度各地的酋长为难,印度皇帝才知道西方人的势力不可轻侮。当时英国不但要对付印度的土人,而且要对付欧洲的劲敌,原来当时法国在印度亦有一个东印度公司。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历史常识》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之初,并不愿在印度推广西方教育。进入19世纪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在印度实行西方教育,建立一套适合殖民统治需要的新教育制度。20年代,公司在给印度总督的公文中表现出希望办西方教育的倾向。1833年,议会通过的印度管理法规定,公司教育经费只应用来推广西方教育。近代教育系统是以英语为主要教育媒介,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西方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印度传统知识的课程即便有也是次要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印度相当多知识分子的拥护。不过,这些人出发点并不相同。

——摘编自林承节《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在印度殖民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这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看来东方正从旧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抗击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6 . 苏伊士运河

材料一       

年代事件
1854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开凿运河。
1869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
1875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并获得了在运河区驻军的权力,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
1876埃及政府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宣布财政破产。债权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直接掌控埃及国家经济大权。
18781878埃及成立“欧洲内阁”,总督成为英法的傀儡。
1879埃及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独立,民族主义运动不断高涨。
1882英国以镇压埃及民族主义运动为名义,宣布占领埃及。

材料二   1952年,埃及推翻亲英、法的君主政权,建立了独立共和国。1956年,埃及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纳塞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美国公开指责英、法,并运用金融和石油向英国施压。苏联向埃及提供外交支持。最终,英国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英国依据联合国的提案,从运河撤军,完全撒出埃及领土。

材料三   19565月,中埃建交,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195691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表态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他赞扬此举“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表示中国“愿意尽力帮助埃及”,提供“无代价的援助”。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后,中国坚决反对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入侵埃及,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和人民响应埃及政府的呼吁,愿意尽我们的能力所及,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包括提供物质援助在内,支持埃及的斗争,反对英法的侵略。”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支持埃及的原因。
2023-03-25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六所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维护战胜国列强利益和维持战后新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它是一个掠夺性分赃体系,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和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其某些积极因素,对当时及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韦永生《浅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并予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天皇制绝对主义”。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学者著作观点
龚书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纵横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反抗斗争的组成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张连起《论清末国策转移的背景和目的》没有清末新政的实行,就不会有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章开沅《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9-29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重点解读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全面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