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金战争频繁,宋高宗与大臣商议行在之所,引发大臣争议。吕顾浩提议都临安,“虏人以骑兵取胜……今若驾车乘海舟以避狄,既登海舟之后,敌骑必不能袭我。”李纲提议都建康,“莫若权宜且于建康,驻跸控引二浙,襟带江湖,漕运财谷,无不便利。”依据材料宋高宗最终选定以临安为都城,可能是(       
A.临安位于运河枢纽,交通便利B.临安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C.临安赋税充足,利于后期收复中原D.临安近海洋,战略回旋空间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B.实现国家统一
C.坚持以民为本D.追求天下大同
3 . 下图为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刻有铭文“子孙长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出土,这可用于佐证汉代(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情况
C.边疆地区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4 . 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左传》记载,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子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       
A.东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宗法制下士农工商“皆有等衰”
C.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虢国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现象
5 . “求同存异”思想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礼记乐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被历史与现实无数次地证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求同存异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法宝”。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办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并指出孔子在伦理道德和政治重建领域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国共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体现“求同存异”的?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请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的举措。
6 . 城市为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

材料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在事关人类生存却易忽略的人与空气的关系上,便产生了始料未及却影响深远的潜在变化。城市的空气中混杂、聚集着来自下水道、墓地、地窖、屠宰房和污水坑散发的气味,城市中密集的建筑群既不利于气流吹散它们,也不利于阳光分解它们,而未分解物在人口密集区域集聚以致带来疾病。1884年12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沃尔夫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

——摘编自严玉芳、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新鲜空气诉求》

材料三   从目前各大经济圈的人口流动变化来看,流动速度仍在持续加速。以人为本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满足群众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如社区服务、学校,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此次,近 20 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共建城市、共享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研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建设问题。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城市病”,需要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治理,恢复城市活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2022 世界城市日论坛”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古希腊的城市布局反映的功能。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 纪英国城市“清洁、新鲜的空气”诉求产生的原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或多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城市与人”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7-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的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大企业时代到来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出现新--轮技术革新热潮
2023-07-15更新 | 84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抨击天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彼特拉克(     
A.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B.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神学D.创作了《哈姆雷特》《李尔王》
2023-07-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下列马克思的重要活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参与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   
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④帮助改组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2023-07-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均有各自的官修史书记载。所以陈寿《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借鉴了王沈的《魏书》,只不过该书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立论,凸显本朝的圣明与繁荣,压低吴蜀二国。再且王沈又是司马家族的势力,自然又要为司马氏说话,而陈寿却在很多地方参考或直接摘录其原文。由此可知(     
A.官修史书因受到政治影响普遍缺乏公信力
B.历史研究应尽量避免从正史中选取史料
C.史书的客观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丰富性
D.史书之间的承袭可能会造成记述的失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