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宗曾对群臣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防内患,北宋统治者(     
①崇文抑武   ②大规模改土归流   ③缩减军队   ④分散政府机构的权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革命党内有人向其建言:“我们向袁世凯示好,是为国家大义,并非向他屈服求和。如果先生您高风亮节,效法尧舜,使中国不动干戈而获共和,避免太平天国汉人内战之覆辙,后世历史,将公论先生为一代伟人!”这一建言代表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主流意见,得到了立宪派和英国等列强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终结B.立宪派联合列强主导了革命进程
C.革命派对革命的艰巨性认识不足D.袁世凯完全认同三民主义的追求
2024-02-2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想要建设任何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社会和政治结构,必须首先要完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开创了19世纪的历史的人,正是那些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之人……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浪潮,让人类具有新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解放了的思想投射在科学上的结果。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等《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三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然而,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随着“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逐渐形成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简述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的人们如何“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指出带来“解放了的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人阶级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请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列举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为“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努力。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 “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 “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 “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 “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 ……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政府对“西北区域”采取“去边疆化”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有节制的扩张”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政府坚持“内政优先”在西藏地区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太祖即位之初“一以黄册为准”的目的,并简述张居正应对材料三中所示困境的举措。
2024-0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由于国家日益壮大,而钱财也积累了很多,亚里斯特底斯就劝告人民,抛弃家园,入居城市,务以取得领导权为目的。告诉他们说,人人都会有饭吃,有的人服兵役,有的人当守卫军,有的人从事公社事情,这样他们就可以保持领导地位。”这主要折射出雅典(     
A.城邦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B.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
C.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的手中D.注重公民本位实行民主政治
2024-0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为清朝前期形成的一种票据。这种票据(     
A.可以代替现金流通B.体现传统借贷关系
C.由当铺签发并负责兑现D.需本人持有但不得挂失
2024-02-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周书·独孤信传》记载:“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据此可知,此时独孤信(     
A.履行监察职责B.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C.注重儒家教化D.将流民编入户籍成为客户
2024-02-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一历史时期被学者描绘为西方世界“复合型相互依赖”的发展时期。该时期国际政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美苏对抗的新形势。为了应对前苏联,美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并以多元化原则为基础制订了体现美国利益的规则,并建立了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这个时期(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美国主导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C.金融市场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
D.电子商务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02-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纵观近代世界历史的演变,所有走向世界性的民族国家,成为强大国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中央政权和领导核心,把这个国家的意志和力量极大地凝聚起来。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有(     
①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帝国   ②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③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   ④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据此可知,“新教”提倡(     
A.积极入世B.教权至上C.理性思考D.禁欲苦行
2024-02-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