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蹴鞠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就描写了洛阳市区“上苑”“中桥”一带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记载。据此可知(     
A.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B.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C.体育活动丰富文学创作题材D.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进步
2 . 根据《隋书·地理志》对隋炀帝时全国190郡风俗的记载,谭其骧指出“当时被誉为尊儒重礼的,只有中原21郡和荆扬17郡共38郡,仅占全国190郡的五分之一,……长江流域尊儒重礼郡数已接近中原”。这反映了隋炀帝时期 (     
A.北方民众伦理观念的淡薄B.南方已是全国文化的重心
C.儒学发展呈现出地域差异D.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挑战
3 .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天子治国理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思辗转.上传至天子,近臣要进行规谏,同宗亲属要补察过失,然后由天子斟酌而行。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统治者以儒家理念治国
C.原始民主遗风对王权有--定制约作用D.贵族等级分封开始解体
2022-07-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礼记》中有“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的规定。然而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平子“祷于炀宫”,向鲁炀公祈祷,并立炀公庙。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封建等级秩序色彩浓厚B.宗法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君主专制遭到极大削弱D.传统祭祀礼仪无人遵守
5 .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2022-10-07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都长安城示意图

材料二   唐高祖之所以定都长安城,不仅长安有“据天下形胜,处上游而制六合"的险峻优势,也有"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右临灞岸,左抵沣水"的风水之美,因此建都后,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规划布局,同时沿袭象天法地思想建设"玄武门""朱雀门"等,宫城建筑按照周礼规定,三朝(前朝、中朝、后朝)前后相重,并对不同的建筑形制和宅第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颁布了严格的保护城市街巷、道路和环境卫生的法律,不仅如此,还据《长安志》记载,城内多处寺庙均有放生池,严禁城内打猎采捕,杜甫所写的"筑场怜蚁穴,拾穗许村量"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关爱生命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赵安启《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选择定都长安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安城所体现的规划建设思想,并简析长安城建设的现代借鉴意义。
2023-07-27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写道:“在所有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该记载表明
A.中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铁器远销罗马
C.中西经贸往来日益频繁D.冶铁技术源于中国
8 . 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2022-01-13更新 | 1260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史稿》记载:“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王雅治遣使臣马戛尔尼等来朝贡,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并求减关税,不许。”这反映了清朝
A.维护国家主权B.天朝上国心态C.寻求平等外交D.改变闭关国策
10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