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2 . 《史记》记载:“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严者皆予齐王”。汉文帝则接受贾谊的建议,将齐国分为七国,将淮南国分为三国。汉文帝的举措意在
A.鼓励王国发展经济B.削弱王国的统治实力
C.扩大王国统治区域D.全面剥夺王国的特权
2022-01-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宋朝社会救助制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宋人记载,“崇宁中有旨,州县置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福田院主要的职责是收容难民以及老幼废疾者。这反映了宋朝社会救济制度
A.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B.救济的重点在灾民
C.呈现系统化和专门化的特点D.强调社会等级尊卑
4 . 统治者很早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据《左传》记载,有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九刑》。吕思勉指出,“西周以前,刑法率取秘密主义。至春秋时,则郑铸《刑书》,晋作《刑鼎》,渐开公布刑法之端了”。法律内容由秘密而公开化,这表明春秋时期
A.德治与法治之争终结B.国家治理方式的进步
C.地主阶级专政最终确立D.治国理政崇尚严刑峻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B.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
C.文化认同增强D.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
2021-09-23更新 | 54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敦煌莫高窟445窟(唐代)农作图中清晰表现了曲辕犁的使用;唐代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江东曲辕犁为铁木结构,由犁评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唐朝地区之间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B.曲辕犁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犁
C.唐朝时曲辕犁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D.曲辕犁促进唐朝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2-01-2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孔子一生慎重行礼,以为立身行事之准据;但《礼记·檀弓》中,孔子却屡行商制,又偶见孔子之随性行礼、漠视成规、默许失礼等记载,材料反映孔子
A.政治主张复杂多变B.思想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
C.着重强调德治教化D.深受道家和法家思想影响
2022-0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尚书》《左传》等文献也记载了这一历史现象。据此可知
①传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最为真实②考古学成果佐证了历史文献记载
③古史传说中隐含一定的历史信息④龙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代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睡虎地秦简中有记载:,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闾里长官)、老(三老,负责一乡的教化)虽不存,不闻号寇”,在审判时则四邻无罪,而典、老需要受罚。由此可知,秦朝(       
A.法律严酷B.基层组织严密C.吏治严苛D.法律体系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C.“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载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