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

材料一   近代外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遍及各省。他们中的大部分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志在援取中国的财富,就必然会和中国民众乃至清政府产生矛盾,从而爆发教案。1891-1900年,这个阶属于晚清江西教案的高发期,数量和频率都较前一个阶段大幅增长,这十年共发生了73起教案。晚清江西教案爆发之后,虽然中外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店,会就教案进行相关交涉。但从清政府来看,由于自身的实力比不上西方列强,所以在交涉过程中几子处于被动的位置;交涉程序,也大都是由外方向中方提出交涉,往往“每议赔款,累万盈千,上亏国帑”……办理教案交涉的江西地方官也大都深切地认识到了“教民受祸之惨,平民受扰之毒,国家赔款抚款之钜”的悲惨状况。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往往在交涉中据理力争,竭力斡旋……到了清代后期,江西开始设立洋务局,负责办理涉外交涉事项。

——摘编自陈丽《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研究》

材料二   1891-1900年江西省教案时间、地区、类型分布统计表

时间

1891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数量

11

1

4

7

3

10

8

17

12

地区

赣州

南昌

吉安

九江

建昌

广信

抚州

南安

饶州

袁州

瑞州

数量

4

16

10

10

9

12

2

1

5

3

1

类型

教堂被毁类

传教士被殴类

私卖地基类

民教挟私类

其他

数量

22

10

17

16

8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西教案爆发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西教案带来的影响。
2024-02-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自建国不久,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在贵州“招抚”各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谢氏、赵氏、宋氏等大姓纷纷率土内附。在此基础上,对归附各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体制比於内地,由中央派流官治理的经制州;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及与中央王朝保持松散臣属贡纳关系的藩国,一共三个政治圈层的行政建置体系。初唐、盛唐时期,经制州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后则渐次缩小,不得不将一些原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摘编自何仁仲主编《贵州通史》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同时将尚未纳入建制的地方设官管理,扩大流官统治;另一方面开辟苗疆,开通贵州—湖南、贵州—广东的通路,雍正王朝在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到乾隆初年,贵州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明朝时期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贵州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开始逐渐超过了其他民族人口。

——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贵州地区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在贵州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3 . [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唐朝前期建立了户籍制度,《通典》记载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天下户分为九等。三年一造籍。”唐朝前期,对因逃亡造成户籍脱漏、户口不实的,法律明确了州县官府、里正以及民户等不同主体的责任,定罪相当重。《唐律疏议》规定:“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唐朝前期的户籍上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等信息,还记载了按均田制可占有的土地数及实际占有土地的情况。按照人的身份等级分配土地的均田制下,租庸调的承担纯粹根据人口状况,这凸显出通过户籍管理来控制“人”的重要性。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贫富分化,原来严格控制“人”的赋役制度、户籍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两税法下以资产为户等的户籍制度,到宋代逐渐规范化。(宋)仁宗时,“令佐责户长、三大户,录人户、丁口、税产、物力为五等”。宋代明确将人户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部分,同时出现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茶户、盐户等,按职业划分。.户籍制度的转型导致乡里组织管理者出现质的变化,乡官向职役转化。里正从与郡守、县令性质相同的役民的官变成役于官的民,一般由地方富民担任。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变化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官吏的差遣中,完全是论资排辈,因此许多官吏是“安然而莫有为”。王安石主持变法以来,尽量使官员能专于一门,精于一行,并以“治状优异”、“职务粗治”、“临事弛慢”作为考课官吏的三等标准。凡政绩优异者,则提拔增秩;凡庸碌无才者,则降资惩罚。王安石还从中小官员中提拔了一批勇于有为、志于改革的官员到上层机构中来,甚至还将精通商业管理的平民魏继宗破格选拔到“市易司”中专门从事商业管理工作,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王安石的多次建议下,宋廷制定了吏禄条法,在增加八、九品官员俸禄的同时,陆续对各级官府的胥吏实行赋禄制度,使这些低级官吏直接得到改革的好处,成为变法的积极支持和执行者。

——摘编自李华瑞等《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万历元年,张居正上疏请求实行考成法。考成法以《大明会典》中的有关条文为依据,要求各级官吏遵循其中明的旧幸。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各衙门对于转来的各类文书,都要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建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有长期积欠不实行的,随即举劾,考成法实行后,出现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崭新局面。同时,张居正对于违犯法律的豪右不肯稍加宽贷,即使谤议四起,张居正也不为所动,终于使他们开始了解法律的威严。张居正掌握了举荐人才的大权之后,坚持以功实为准的原则,不为虚名、资格所限。他所选用的王崇古、方逢时等人,在任职期间都颇有建树,为推行其改革措施立下了汗马之劳。

——摘编自晁中辰等《中国改革通史·明卷》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政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与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共同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印记,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公元1世纪到12世纪,天花沿着阿拉伯商队的贸易路线穿过撒哈拉沙漠传播到了人口稠密的西非,而西非南部地区的天花是15~16世纪由葡萄牙人远征非洲传入的。从本·赛卡角到几内亚湾漫长的西非沿海地区是葡萄牙人掠夺黑奴的传统区域,私人船只通过贸易站和土著接触因此把天花传播到了美洲。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的传教士试图利用福音的力量来教化印第安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走访边远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成为天花传播的有力推动者。由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外来移民的定居,美洲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产生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采矿城镇,拥挤不堪、筑有工事的港口以及散落四处的农村茅舍出现。这种群落环境的梯度和人口密度增加了天花病毒的传染烈度。天花大流行给西葡属美洲带来深远的影响,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和近代早期天花病毒在非洲和美洲传播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花病毒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进了将近两千项铜铁工业技术,其资金94%是国内筹集的,在此期间,日本钢产量从700多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因资金紧张,日本制定计划分批、分步骤引进技术。先把重点放在电子、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虽然这些技术在当时并不都很先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实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引进技术工作从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基础技术扩大到电子、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技术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延伸到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等领域。日本善于把外国成功的经验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他们严格地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从实际出发,一切强调经济的合理性。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马琳《再谈日本的技术引进》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日技术引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在20年内翻两番。这要求中国经济在20年内保持年均7.2%以上的增长率。当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提振预期的政治表述,因为这样的增速是史无前例的。但是,这20年里,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不是7.2%,而是9.5%;而且高增速也持续了不止20年。虽然7.2%和9.5%仅相差2.3个百分点,但如果是以7.2%的速度增长39年,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1978 年的15倍,而实际上中国2017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34倍。与此同时,从1978年到2017年的39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4.5%。2017年,中国已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被许多国家称为“中国奇迹”。

——摘编自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态势与新时代转型升级展望》等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的英国和1978~2017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50~70年代的英国和1978~2017年的中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共同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奇迹”对世界的贡献。
8 .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中跨越】
甲: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摘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材料甲中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次技术革命的经济影响,并写出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
【改革中前进】
乙: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摘自1921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丙:1933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2)写出材料乙反映的核心史实,并概括苏俄采取此措施的作用。根据材料丙列举新政在金融领域采取的举措。
【合作中共赢】
丁: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获胜”。(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3)写出材料丁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进程的影响。根据此材料,概括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
2022-07-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小学教育“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对于教师要“毋事于言,以身先之。教不由诚,日惟自欺”。他还告诫弟子要远凶人,近良士,并且告诫上门之人勿为浪荡之行。

——整理自王守仁《王阳明全集》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推出小学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像《记江西康女士》中独立自主的康爱德,又像《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中刻画的为民主革命献身的英勇夫人等。选取的男性形象,如《法兰西之革命》中提到的孟德斯鸠、卢梭、拿破仑等人。教材还呈现了大批实业家人物形象,皆是近现代以来国内外优秀的实业家,此外发明家、科学家形象亦比比皆是。

——摘编自闫苹、张雯《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评介》

材料三

新中国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1963年《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的小学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人物形象选择蕴含的价值取向,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价值取向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新中国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共性。
2022-02-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