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2024-02-01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传承与交流,是文明发展不变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在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中人贵于物。《荀子·王制》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一个具有感性、能够创造、能够进行自我发展的万物之灵,人有突出的价值。《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即人的生命价值比动物重要。其后的儒家学者都坚持这个观点并将其充分发挥与引申。

——韩星《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

材料二   在智者学派的推动下,哲学从主要研究客观自然界转到研究人和社会。这时候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哲学思想是属于个人的脑力劳动,哲学家个人的品格、爱好和学识,甚至他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所能发挥的自由作用就可以大得多,对以后哲学的发展也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亚里士多德由于惯于归纳和概括历史和经验事实,善于分析和推理,对于以后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前言》

材料三   以洋务运动为契机,西方的凸版印刷术、平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也陆续传入国内。中国出版业由此在晚清时期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在“出版救国”思想影响下,章太炎、谭嗣同、蔡元培等对洋务派的译书阅读甚多,期望甚大;康有为曾经购买译书“以赠友人及自读者,达三千余册”;王韬评价国际法著作的翻译出版“采取广富而断制详明”。此外,洋务派翻译出版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书价较为便宜,在客观上有助于扩大译书发行量,有利于更广泛地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

——万安伦《洋务派翻译出版活动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简述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学家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并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一例洋务派设立的翻译出版机构,并概括“出版救国”活动的历史意义。
3 . 民族关系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慎重地采取了众生一体、共治天下的原则。大唐帝国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封建。唐太宗执政时的唐朝廷是多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吐、丹等)分享天下。唐太宗与异族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失道”。

——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时期为例》

材料二1879至1885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推出若干改革措施,让教会丧失大片教育阵地,培养了大批充满爱国热情的共和派教师。“加强民族共同体团结”,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菜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公共仪式的发明”,“公共纪念碑的大规模出现”,以象征手法渲染爱国情感的作用。如玛利亚娜、三色旗、《马赛曲》等等,并附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意识形态解释,强化公民们爱国意识。

——摘编自黎英亮《十九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裂变——以法国的共和爱国主义与反共和民族主义为典型》

材料三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21年2月3日至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众生一体、共治天下”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主要边疆管理机构的名称。用一句话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更深一层考虑”的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法国这些现象出现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优势。
2023-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后已。……若有难改之恶,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父母丧葬,衣衾棺椁,但尽诚孝,称家有无而行。此外或大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

——选自[明]王守仁《南赣乡约》

材料二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早期(1837—1880)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收入方面财政支出方面
①由于关税的下降和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重新开征所得税,随着政府开支上升,19世纪80、90年代所得税变得无可撼动。
②1870年通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
①以宪章运动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发起的大量运动导致了英国政治权力的变化1834年议会通过了济贫法,规定以工资补助的方式进行救济,救济的管理由中央政府集中实行。
②1848年实行公共卫生法,目的是通过对中央机构卫生总署的监督,强制地方和个人实行公共卫生标准。

—根据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1597年至今》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最能体现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一句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古代在社会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早期英国推进社会治理的新措施及其主要原因。
2022-07-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二   欧洲东航(注:指新航路的开辟)后的全球经济,……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硬通货,为晚明社会的银本位货币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浪潮这一特点,引人注目,值得细细探究。

——摘编自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至宋元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经济中心转移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东航”对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当时欧洲人在中国具体的政治和文化活动。
2022-02-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提高人民健康,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末唐初,疫病频繁发生,盛唐时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再度频繁。当时政府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主编医学专著,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坊,颁行医方,派遣官员救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等。

——据张剑光《三千年疫情》整理

材料二   自欧化输入,吾国始有所谓新医学。新医学者,以最新之科学为根据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据于解剖、组织等学,非吾《铜人图》之粗疏而讹谬也;其言病理也,根据于种姓之遗传,微生物之研究,各种仪器之测候,非若望问闻切之粗略,阴阳五行之说之惚恍也……故新医学兴,而旧医学不得不衰歇。

——蔡元培《医学丛书序》(1917年)

材料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020225日)》中指出,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建立了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见下图)



(1)据材料一指出造成疫情频繁的相关因素,概括隋唐时期防疫措施上的特点,列举唐朝中医药方面的主要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医学兴”的主要原因,谈谈你对西医在中国传播的看法。
(3)依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说说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7 . 昆曲是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十九个项目之一。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材料二   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昆曲的角色行当也划分得十分细致:老生分外、末、副末;小生分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等;旦角分正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老旦等;净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昆剧的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管乐有:笛、箫、唢呐等,弦乐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打击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小钹、堂鼓等。昆剧的音乐使用曲牌体结构。即:由许多独立的曲调(曲牌)按照戏剧需要连缀而成。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深刻的影响。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京剧、川剧、婺剧、桂剧、湘剧、祁剧、赣剧等剧种中仍然保留着昆曲的部分剧目、声腔和曲牌。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昆曲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指出梁辰鱼在昆腔改良和革新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2)结合材料二概括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关于昆曲的传承,有二种观点可供选择①是坚持原汁原味地继承②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加以阐述理由。
2021-11-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今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年,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开端。但它由最初极少数先哲的思想火花,最终生成磅礴激荡的社会运动,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失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加速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合流,一种思想理论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形成了几乎席卷全球的运动。进入20世纪,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在即将被战争拖垮、拖死的沙俄帝国的母体上,如凤凰涅槃一样奇迹般地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她战胜饥饿,战胜封锁,战胜内乱和外患,从一个幼弱的政权成长为强大的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扼死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得不反过头来求助于她的力量来共同对付法西斯势力了,其直接的后果是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加盟社会主义阵营。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遇了严重失败;有凯歌行进的顺利发展,也有艰难曲折的改革探索。

——蒲国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回眸》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所经历的历程。

材料二   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李大钊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人物,他首先使人们认清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伟大意义,从中找到自己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他首先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清只有依靠这个科学真理才能指引自己不断前进,去夺取最后胜利;他首先培育和聚集了当时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并把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早联系起来,从而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日诞生。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大钊不愧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主要创始人。

——朱成甲《正确理解和评价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


(2)结合史实列举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9 .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家为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牛顿开始,科学研究有两条途径。第一条   是数学的思维,纯粹理性的思考方式,不牵涉任何具体的空间、时间和个人。数学成为思考工具的时候,我们才有纯理性思考的可能。第二条   途径是归纳和实证。依据实证的归纳法,发现现象并作出解释。上述思考方式和形而上学的纯逻辑的推论相比较,其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很不一样。因此,牛顿的出现以及牛顿理论不可动摇之地位的确立应该是近代科学的起始。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败》

材料二   一系列的发现严重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传统的物理思想。物理学面临严重的危机,科学界元老开尔文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承认:“动力学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1905年,两朵乌云开始消散,这与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发表的4篇论文有很大的关系。正如德布罗意所说:“他的论文可以比做光彩夺目的火箭,它们在黑暗的夜空突然划出一道道短促的但又十分强烈的光辉,照耀着广阔的未知领域。”

——杨建邺《爱因斯坦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牛顿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前人有什么不同?说出他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科学研究的代表作,并简要介绍这一著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在驱散物理学“两朵乌云”方面所作的贡献。概括爱因斯坦与牛顿在时空观认识上的不同及意义。
2021-11-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盛极一时的西欧民族主义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初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他是通过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自然扩散而传到邻国的,而且也是对法国侵略和统治的一种反应。民族主义又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统一德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但那些严厉的措施反而把德国最极端的民族主义刺激出来了,并且加进了种族主义。赔款对绝大多数德国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不仅普通民众,连中产阶级都陷入贫困,在很长时间中挣扎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德国人的生活非常艰苦,这为希特勒夺权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希特勒以复仇为号召,将德国的民族主义刺激到了极点,纳粹成为了德国人的选择,新的战争策源地也就形成了。

——摘引自钱乘旦《西方那片土》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民族时代。欧洲步入后民族时代是欧洲整合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体化进程能够激励不同国家的政治角色认同并转向新的政治机构,以寻求采取共同决策或者是把决策委托给更高一层的超国家机构。这种超国家机构不仅代表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协调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且有利于政治精英把他们的.忠诚从国家层面上升到欧洲层面上去。....就欧洲一体化近50年的历史看,欧洲原有.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欧洲知识分子对一个统一的欧洲也越来越认同。

——引自翟金秀《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动向一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1)阅读材料一,归纳指出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盛行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俾斯麦“成功统一德国” 带来的政治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纳粹成为了德国人的选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初出现的三个“超国家机构”的经济组织名称,并概述20世纪90年代“欧洲原有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突出表现。
2021-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