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南宋僧人志磐所撰《佛祖统纪》中收录了刻本地图《汉西域诸国图》,学者推断此图主要是根据汉代地理志书绘制。该图东起黄河上游至兰州、河套一带,西至大秦西海(地中海),南抵石山(昆仑山),北到瀚海,绘注西域地名70余处,描绘了广义西域各国的位置和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南北两道。该图(       
A.是研究汉代对西域管辖的一手资料B.是研究南宋活字印刷术的珍贵史料
C.直接佐证了汉代地理知识认知状况D.需与汉代的地理志书互相考证使用
2024-02-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李之藻等人在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学者以《坤舆万国全图》中的1000多个地名的出处问题为逻辑起点,推论《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是郑和为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而绘制的,约成图于1430年,远早于利玛窦的时代。今又有学者认为上述研究在史实上有错误、在逻辑上有问题,其结论不能成立。这说明(     
A.当事人的陈述属于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立论依据
B.学术观点的提出需要可靠史料和合理逻辑作为支撑
C.历史研究要有质疑精神,必要时可先树立观点,以论带史
D.历史研究应当合乎逻辑;解释历史可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3 . 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大墓出土墓志一合,发现时受地下水侵蚀严重,对志文的释读有较大的影响。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博物院,利用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制成《隋炀帝墓志》几种新图版。以之参验原石,校订墓志释文多处,并推定志尾铭辞格式。据新释读,大业十四年炀帝死后,权殡流珠堂,八月一日葬西陵,至贞观元年葬今曹庄大墓。墓志叙事,或与中晚唐文献记载炀帝由吴公台改葬雷塘一说相合。据此可知(     
A.墓志属于第一手史料,其对人物的评价客观真实可信度高
B.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助推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进展
C.历史真相的获取,离不开考古实物和文献史料的双重互证
D.出土文献的释读,应当参照传世文献的记载展开合理想象
4 . “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仅仅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晚了41年,该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天下”向西方近代国界观念的转变,是中国疆域从传统王朝国家开始向主权国家转变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清朝边界观念是基于中国传统“天下主义”的“天下”“夷夏”。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由此可见,“天下主义”非但未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甚至自乾隆中期起还有强化的趋势。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时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历史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
C.历史结论需要依据现实加以修正D.史料的丰富扩充会影响历史的认知
6 . 2022年1月12日,四川遂宁桃花河遗址发现了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桃花河遗址是一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遗址。在考古工作中,原地埋藏的遗址难能可贵,“它保留了原生的信息,遗址地层也非常清楚、埋藏状况完好。这种保存完好的方式,把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行为等文化信息融为一体。”下列项中,说法合理的是(     
A.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B.旧石器时代历史已通过考古成为了信史
C.对远古历史的研究还需有更多的史料支撑
D.该考古发现主导旧石器时代的历史研究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其在清代的主要形象是“忠君”。但自民国以来,知识分子逐渐着重宣传其“爱国”的形象。尤其是抗战时期,构建出了秦良玉”民族英雄”的形象,并在诗文、戏剧、影视中出现了“秦良玉抗倭”的事迹。然而有学者翻阅史料,发现无论是《明史》《四川通志》《石厅志》等史志文献,还是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均未见其抗倭事迹。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统治阶级会根据自身需要对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重新构建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无法获取历史的真实面目
C.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历史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D.时代会赋予历史人物以特别的价值,但历史真相不会改变
2023-03-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代出土的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
B.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C.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
9 . 《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但是后来《孙膑兵法》失传了,加上相关历史资料太少,以至于有人怀疑,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史学界对此也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法竹简,才解决了这一悬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唯有通过考古发现,方能还原历史真相B.文献史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不容置疑的
C.历史研究包括实证与理论诠释,拒绝一切假设D.历史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延展的
2022-07-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地区流传了300多年。相传,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处战败船沉,有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与张献忠同时代的彭遵泗写《蜀碧》时,也称“献忠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材料表明
A.考古研究是找寻历史真相的主要途径
B.部分民间传说,可能成为考古的参考
C.历史最终都会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D.还原历史,必须经各种史料对比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