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下诏规定大幅减少西域地区和国家朝贡的次数和数量,如规定土鲁番(今新疆吐鲁番)和别失八里三年或五年一贡,贡使不得超过10人,嘉靖二十年(1547年),礼部上奏朝廷,建议对随意放行西域人的边官治罪,“顷来滥放入京,宜敕边臣恪尊此例,滥放者罪之”。这些规定(       
A.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B.引发了明朝全面衰落
C.加剧了西北边疆威胁D.削弱了中西陆路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8年8月7日,原位于上海的中央银行总行在渝重新挂牌办公。而国有四大行的余下三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则先后将总部或部分管理机构移驻重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国内(       
A.正面战场会战宣告失败B.国共合作持久抗战
C.官僚资本乘机占领市场D.经济布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运动“仍然是过去那场速战速决的、自由对专制、城市的独立自治对政府的武断专横的战争的继续”,其本质是为了争取城镇自治。该学者意在指出巴黎公社运动(     
A.受到了历史传统的影响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C.旨在实现公社社员自治D.力图构建全新的政权模式
2023-07-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萨尔维安说,4世纪中叶的一些罗马民众“宁愿生活在蛮族的奇风异俗中,也不愿意回到不公平的罗马帝国中”,“许多杰出而高贵的人原本应该以罗马人的身份享受极大的声誉,而如今他们因为罗马帝国残暴的不公正而不愿意再做罗马人了”。这反映出该时期的罗马帝国(     
A.等级制度森严B.法律制度严苛
C.社会风俗退化D.面临统治危机
2023-07-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洋军阀集团以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为其依靠,即它除了努力强化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借助外国势力的支持。在外交上,历届北洋政府都依赖外援及接受不合理义务,再与英、美、日等国或明或暗地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勾结、历史和地理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力东顾所留出的空档,致使北洋政府与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而日本从各方面对中国的操纵与影响,在这一时期表现得也极为明显。而列强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在华利益,维护其势力范围,也以经济援助和政治干预等不同手法与北洋政府进行交易。一方面,北洋政府被迫实行的而放性外交引进了外国资本、商品和科学技术,同时也间接引进了西方文化.这些均有利于北洋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和中国民众思想素质的提高,对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起刺激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外国得以控制中国市场和财政,操纵金融和海关等经济命脉,使中国更难以收回已丧失的主权,致使多次外交交涉均因国力不足而宣告失败。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开放性外交是适应近代国际政治环境必然要求的。

——摘编自王溶《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2023-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 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各个历史时期友好交往的史实都有文献或考古资料的依据。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玛雅的统治者模仿各种神灵的装扮,将自己打扮成玉米神、鸟神、美洲虎神等,在陶器中(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以至于有时不能确定这些形象到底是神还是统治者。据此可知,玛雅社会(     

   

A.宗教信仰混乱B.神权与王权结合
C.社会环境宽松D.文化生活较丰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埃及人非常成功地把神庙等纪念性建筑与尼罗河上下的景观结合起来,沙漠、长河、悬崖峭壁成为纪念性建筑的一部分。在古埃及人看来,日月星辰、各种动物、天文现象均由不同的神操控,因此都可成为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知,古埃及人(       
A.具有浓厚的理性精神B.热衷于探索自然奥秘
C.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D.强烈地反对个人崇拜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行省制的相同作用。
10 . 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2023-07-09更新 | 2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