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元朝前期,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杂剧作家大都是北方人,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作家群。到了元中后期,杭州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杂剧中心。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政治中心的转移B.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C.文化专制的加强D.北方军事威胁严重
2023-07-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国家需要将自然资源、劳动和技术,这些使人富裕的经济资源为普遍的人们的利益服务,而不能只为几个人的利益而发展。经济需要一种动力、一种协调、一些规则,而这些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据此可知,戴高乐主张(  )
A.国家宏观调控经济B.限制富人对资源的利用
C.合理使用经济资源D.国家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2023-07-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雅典男子在泛雅典娜节时,会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体育项目。少女们会为冠军而欢呼,会为某个拳击手在擂台上的精彩一击而放声尖叫,这对参赛青年来说,无疑是堪比桂冠的奖赏。雅典城邦的这种做法(  )
A.增强了城邦内部凝聚力B.培养了大众的参政意识
C.宣扬了城邦的人文精神D.加强了公民的尚武精神
2023-07-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初,德国工业地位超过英国,将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在中近东,德国修建铁路,公开鼓吹这一铁道是替德国开辟到伊朗、阿富汗的道路。直接损害了英国在中东的利益,威胁着英属印度。这反映了(  )
A.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德国为发动世界大战制造借口
C.中东地区成为英德争夺焦点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3-07-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过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强烈冲击,世界各国都寻求变革、调整和转型。围绕新的产业制高点、产业标准与市场规则制定的国际较量将变得异常复杂,摩擦和博弈激化势必产生新的动荡和风险。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A.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
C.发达国家更具技术优势D.大国间的贸易冲突将频繁出现
2023-07-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论》指出,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启动了无止境扩张的社会关系生成过程:资本为了追求自身增殖,必须为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开拓新的投资空间,由此产生了资本的无止境的扩张性循环,将整个世界卷入资本的循环圈中。因此,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循环圈必然突破国界,迅速延伸到整个地球。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各种文明形式从此不断地被资本循环所吞嘘,而被纳入“资本主义文明体系”中。这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人类历史由此而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鲁品越、姚黎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展新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就“经济全球化”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2023-07-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行的是二元行政体制。这种议会制下的二元行政体制是君主制长期演变的结果。原来由君主享有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政府和首相手中。国家元首虽然体现了国家和政权机构的连续性,但没有权力也没有办法实施自己的政策,只能扮演一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角色。在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摘编自李晓东《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一切征税法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提议或赞同,关于此项法案之修正案与其他法案同。凡通过于众议院及参议员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但退还时应附异议书,发交提出该项法案之议院。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的基本要点,并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台湾当局”在华盛顿依然保有官方的外交机构,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美台断交,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论1972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我国与日本的海上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宋日海上贸易交易的物品种类繁多,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有丝绸、铜钱、书籍、药材等。宋朝商船频繁往返于中日两国间,将搭乘船只的中国商人、僧侣、工匠、医者等送入日本,更有部分人士选择定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平安时代的权臣平清盛掌权时期,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亲自会见宋商,整饬濑户内海航路,使宋日贸易中心由博多移至京都,而宋日贸易也成为了其内政外交的基石。

——摘编自邵艳平《宋日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率庞大的商贸舰队,满载丝绸锦缎、四书五经、名家绘画、茶叶、瓷器、纸张等中国物产,先后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先后到达南洋、印度洋等30多个国家,远达波斯湾、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秉持儒家“以德服人"的仁政原则和“厚往薄来”“不欺寡,不凌弱”的和平外交宗旨,交好东南亚、印度洋诸国,共同推进社会的和平安定。郑和下西洋体现明王朝“四海一家广示无外”的中华人文情怀与“和顺万邦""共事天下”的远大政治理想,开启了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征程。

——摘编自朱丽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早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日贸易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因忤宦官刘瑾而遭贬谪贵州龙场驿,从此开始了他20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活动。王守仁逝世后,各地王门弟子或建书院,或立祠宇,或办讲舍,都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王阳明及弟子的活动(     
A.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
C.开启了儒学世俗化进程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023-07-0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