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产生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收录了九千多个汉字,并一一进行了结构分析,揭示了一些文字的本义。通过对其中有关建筑的汉字的分析,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特点。如穴,《说文解字》:“土室也。”从考古来看,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和北京山顶洞人住的都是天然洞穴,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半穴居的房屋,即从地面向下挖一定的深度,形成一个坑,然后在上方覆盖一个顶。而“穴”字反映的就是这种半穴居的建筑。与“穴”相对的一个字就是“巢”,《说文解字》:“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有巢氏的传说即暗示了人类在树上筑屋居住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宀”之类的平地而起的建筑便产生。“宀”,《说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如“宫”,《说文解字》:“室也。”从甲骨文的形体来看,中间的两口分别是屋顶斜面所开的通气孔和下面开的门。

——摘编自黄思贤《从《说文解字>中的相关字看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情、民俗和乡土气息,也散发着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如皖南建筑,地域要求依山傍水,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如福建土楼,建造中用八卦择地定位以求镇宅辟邪,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物同构、中为至尊的思想,在土楼的建筑空间、建筑装饰上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如四合院中正房建于主轴线上,多坐北朝南、正房由主人居住,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摘编自石开琴《浅析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居所的选址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民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023-07-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亚历山大在攻占的很多地方,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将希腊的庆祝方式带到各个臣服之地。让异族青年接受马其顿式的教育,也是亚历山大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征服一个地方,亚历山大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都是希腊式建筑。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以传播希腊文化为主要使命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华
C.证明了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2023-07-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建立后,总结前代“方镇太强、君权太弱”的教训,宋太祖实行“命朝臣出守列郡”的办法。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诸道之内,京官出任知州、知县和通判已经普遍设立。这种任官制度(     
A.稳定了地方秩序B.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避免了官员的怠政
2023-07-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化时代、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具有引领人类进入世界历史的非凡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突破期”;并把实现这种突破的民族称作轴心民族,如中国、印度、希腊,因为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所有哲学派别,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等各种哲学流派,希腊出现荷马、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等,形成由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包括中东)三大轴心文明,它们以各种独特的宗教一伦理观、文化模式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

——摘编自管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文化叙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轴心时代”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3-07-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秦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到戊戌变法发生的1898年,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从发展的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加之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仍旧占据统治地位,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更加困难。到戊戌变法时,掌握政局的大多是封建官僚。梁启超曾将当时的官僚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懵然不知所谓五洲者。告以外国之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则曰此汉奸之危言耸听”;第二种是知道外患可忧,“然自顾七八十之老翁矣,风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此后虽天翻地覆,而非吾身之所及见矣”;第三种是即使我在位时亡了国,“而小朝廷一日尚在,则吾富贵一日尚在,今若改革之论一倡,则吾目前已失舞弊之凭藉,且自顾老朽不能任新政,必见退黜,故出力死争之”。

——摘编自刘子恒《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所分的三类官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3-07-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的工厂主习惯于让别人乞求自己采用他们的新发明,至于这个发明的原理则完全不想知道。像德国那样邀请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做有很大的侥幸因素在内。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缓慢的原因B.科学研究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德国
C.工业革命采用的工业模式更先进D.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雅典帝国不过是以雅典为首,控制着同盟内部的其他附属城市罢了。雅典衰落时,异邦都束手旁观;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许多城市却愿意成为罗马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罗马(     
A.民主政治的优势B.外部敌人的弱小
C.国家制度的优势D.军事力量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大幅减少军费和行政开支,尽可能增加经济建设费。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党中央制定了“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的方针。1951年2月,基于朝鲜战局趋于稳定,党中央又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由此可见(     
A.党和政府依据实情调整经济策略B.计划经济逐渐确立
C.抗美援朝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D.新生政权得到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羌族逐渐向中原内迁,从原来的“逐水草而居”逐渐变为定居,饮食习俗由原来的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变为与内地民族的饮食基本无异,风俗习惯上由火葬改为土葬,逐渐摒弃固有的原始宗教,开始崇信佛教。由此可见,羌族的内迁(     
A.解决了本民族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文化的优胜劣汰
C.对羌族的影响广泛而深刻D.改变了中原的文化形态
10 . 以下为某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某一阶段历史时记的笔记:①经济: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政治: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③外交:……此部分不小心损毁,则应填入的内容是(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一条线”外交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