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虎次郎把唐代看作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端。之后,他又在《近世史的意义》中提出了“唐宋转型理论”,指出了在唐宋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尤其是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钱穆先生也提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摘编自刘星振《浅析唐宋变革对宋代书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就唐宋或中国古代其他社会转型时期的变化,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07-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代江西奉新人。他是我国科技史上的奇才,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哲人,学问渊博,著作丰富,由于“离经叛道”,以致在专制腐败的封建社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宋应星自幼机敏过人,饱读《四书》《五经》,又读了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业工艺等方面书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他连续六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会试的失意,使他对科举制度彻底绝望,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科技事业。1637年,年过半百的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终于刊刻并发表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工农业科技史籍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举足轻重,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服务于全世界人民。

——摘编自聂朋《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投身科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取得科技成果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李朝前期朝鲜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李成桂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1388年,丈量全国公私土地,登记造册,收归国家所有。1391年,对两班官僚及其他贵族按等授田,第一科(一等)授田150结(李朝以生产20石粮谷的土地为1结),以下递减,第十八科为末等,授田10结。对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军田,每人5-10结。其余大部分土地为公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征收租税,作为封建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科田法是国家把土地的收租权转让给受田者,即受田者只有收租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领有科田和军田者还必须向国家缴纳相当于田租1/10的田税,以加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和管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影响。
2022-07-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秦汉帝国的建立,集权官僚体制在中国确立和固化。秦汉的郡县完全受制于中央指派的官员,在权力分配上,秦代和汉初郡级采用分工制衡体制,到汉中期权力已集于郡守,确立了地方长官集权体制。在地方治理中,汉武帝时期强化上计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和察举制度,通过官僚体系的管控,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相形之下,古罗马政治分权的特色显著,虽在帝国时代逐步弱化,但依然余绪不绝。古罗马由中央任命的官员主要限于行省层级且数量有限,许多城市拥有自治权,中央任命的官僚只是监督和辅助城市事务,并不深度干预和直接控制。古罗马地方的基层执法官则完全来源于本地,并且有世袭性质,帝国并未形成对官僚的有效监督体制。

秦汉集权与古罗马相对分权的不同政治权力结构,在历史渊源上基于中国的天下国家观念与古罗马城市国家理念的差别。秦的统一建立在各诸侯国集权政治的基础上,经汉儒大一统认同的思想力量固化。古罗马的扩张则是将罗马城市国家的分权体制复制推广,并为这些城市国家群提供边境的军事屏障以构筑帝国,但缺乏完备的官僚系统和意识形态支持,直至帝国分裂和衰亡。

——摘编自王志强《中华法的政治机理——基于秦汉与古罗马时期的比较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国家地方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5 . 如表是是罗马法留在今天的遗产(部分),据此可知,罗马法(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内容或影响
陪审制度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A.旨在维护奴隶主利益B.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
C.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D.提供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动物”、“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这反映出雅典(     
A.重视维护城邦集体利益B.民主政治的滥用
C.人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D.统治危机的加深
7 . 康熙时期设置巡台御史制度,都察院每年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清政府此举意在(     
A.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
B.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C.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均衡发展
D.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2022-07-14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传世家训《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在乡里传为美谈,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郑氏仍在江南地区的浦江县保存下来。这说明(     
A.理学的世俗化与传承B.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C.开明开放的时代风范D.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9 .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权威的加强B.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
C.选官制度的变革D.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
2022-07-14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A.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体现西周维护统治秩序的探索
D.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