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根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而七、八岁以下的孩童稚气未脱不明世事,因此,老幼犯罪同正常成年人犯罪在处罚上有所区别。这一规定反映了(       
A.司法公正性遭到破坏B.儒学的影响力扩大
C.统治者执政经验不足D.法家学说受到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反映出当时(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
C.奢侈富足的物质生活D.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
2022-07-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     
A.文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B.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C.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才能发展
2022-07-1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北宋规定,在皇帝登基前就要学习《孝经》,登基后,皇帝不仅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还常与辅臣讨论《孝经》,甚至也亲自书写《孝经》,作《孝经》诗,挂《孝经图》,还将御书《孝经》刑刻于石碑,时时警醒自己。这一现象
A.体现了程朱学说思想内涵B.开启了以孝治天下的模式
C.改变了儒家传统伦理结构D.体现了儒学政治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雅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8年,有报刊记载:“德律风初兴,已属奇技,不谓更创一奇思出乎其右者。美国有爱迭(迪)生者,其人本精格致之学,今德律风之用不独能传话,并能传字。以德律风之筒头置膜处装一笔尖,筒口说话,空气击动其膜。膜即作凹凸形,声分轻重,膜亦分轻重,笔尖亦随而轻重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德律风”在当时受到广泛追捧
B.作者没有充分了解爱迪生改良的“德律风”
C.这一报道表明无线电报已传入中国
D.大众报刊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7 . 《汉旧仪》记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秦始皇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守相令长以他姓相代,去世卿大夫。”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礼乐制度被彻底废除B.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
C.皇权至高无上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汉代《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由此可见
A.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
B.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
C.历史真相无法考证
D.作为正史的《史记》观点更可信
9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D.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2019-01-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雅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10 .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中外朝制度的确立
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选官制度显著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