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9月,英国抢先宣布黄金禁运,其他国家也竞相限制黄金自由流动,并因财政支出陡然增大而无限制增发纸币,金本位制遭到破坏。1922年,国联在热那亚召开世界货币会议,英国提议欧洲回归金本位制,主要国家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其他国家以黄金和外汇混合作为储备。这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金块本位制(即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有一定含金量的银行券,银行券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实际上是希望欧洲各国放弃与黄金挂钩,而与英镑挂钩。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美国强烈反对并重返高关税政策,逼迫欧洲国家将黄金储备持续移转美国。1925年,英国率先宣布恢复金块本位制,法国紧随其后,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则采行以英镑、美元、法郎为国际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这种金本位制有着严重缺陷。各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竞相窖藏黄金,提高本币黄金保证比率,国际信用关系瓦解,最终酿成1929年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   1933年6月,为缓解金融危机,国联召开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是核心议题之一。会议召开前后,美、英、法三国中央银行代表在场外进行非正式会谈。但是,因美国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导致该次会议无果而终。及至193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各自利益,纷纷成立排他性货币集团,国际货币体系分裂为“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黄金集团”(即“法郎集团”)等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竞争的同时也酝酿着协调,1936年,英、美、法先后达成“三国通货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各自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承诺共同合作,保持各国货币关系的稳定,并明确美元与黄金及其他通货的联系。然而随着“二战”的展开,各国竞相实行外汇和贸易管制,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整个国际货币体系行走于崩坏的边缘。

——以上材料均摘自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全球视角和中国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英国恢复国际金本位制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关系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认识。
2024-0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北京街道受战乱及财政状况恶化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不少人批评道: “道路之污秽不洁、倾仄难行者,以京师为最。”1898年,各国公使知照总理衙门,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并声称如不亦理,将“自立公会,张议代修,自设巡捕,自收路税。”为避免路权旁落,变法期间,光绪帝谕令征集改造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皇帝采取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1902年清政府成立内城工巡局, “先修路,后巡捕及公共卫生”。1906年,工巡局合并至民政部下,路政进一步专责化并兼自来水、医院等公共工程。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修成后时人称道: “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闻。近年建筑马路,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而市廛亦甚繁盛。”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理解。
6 . 某历史研究小组以“番薯在中国的传播”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名陈益,广东东莞凤岗镇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食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壬午夏,乃抵家焉……掘啖益美,念来自首,因名“番薯”云。

——摘自《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二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荒后,明年都御使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树,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摘自《福州府志》

材料三   番薯引种时间表

省份引种年代省份引种年代
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四川
江西
湖北
1580
1593
1603
1603
1733
1736
1740
河南
湖南
陕西
河北
贵州
山西
安徽
1743
1746
1746
1748
1752
1756
1768

材料四   



(1)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关于番薯传播的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关于农民离土的社会调查

1988年,某高校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省(区)23县(市)24个村(自然村)点,进行农民离土现状的抽样调查。一共调查了985户,3929人,户均3.99,其中15岁—59岁的2710人,占总体人口的69%。下表为其中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

农民离土后的职业(1980年—1988年) 单位:人,%


1980年

1985年

1987年

1988年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A做临时工,合同工

136

20.7

348

23.4

460

28.4

463

27.9

B学做手艺

2000

30.9

266

21.7

321

19.8

330

19.9

C经商

91

13.9

165

13.5

222

13.7

224

13.5

D养殖

17

2.6

34

2.8

63

3.9

65

3.9

E运输

28

4.3

66

5.4

87

5.4

93

5.6

F经办企业

39

5.9

98

8.0

116

7.2

117

7.0

G当保姆

9

1.4

12

1.0

17

1.0

16

1.0

H当国营职工

38

13.4

145

11.8

208

12.8

211

12.7

I(出嫁或入赘)

10

1.5

15

1.2

22

1.4

23

1.4

J当兵

6

0.9

9

0.7

17

1.0

17

1.0

K无固定职业

33

5.0

66

5.4

89

5.5

102

6.1

合计

657

100

1224

100

1622

100

1661

100

注:(       )里不能算是职业,只能算是一种类职业。

——据吴怀连《八十年代农民离工浪潮一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

(1)研究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对其成因作出简要解释。
(2)结合这份社会调查,谈谈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荷兰工匠开发了弗卢于特船。不同于英国战船不断增加军备而影响运输性能,弗卢于特船是典型的商船设计,没有船头瞭望台,装备极少的轻型火炮,主舱空间更加宽敞,可以荷载100吨—900吨的货物。这种船只航行需要的人力较少,并且水线以上的小体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航行质量。荷兰造船厂通常配备一系列的设施,如绞车、起重机和风力锯床等来节省劳动力。荷兰造船厂的建造成本较之英国,要节省40%—50%,欧洲国家纷纷从荷兰购买船只。17世纪,法国拉罗歇尔凡10吨以上的商船,皆为荷兰所造。1617世纪,荷兰人垄断了东方贸易。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荷兰造船业遭到重创。

——摘编自[英]乔纳森·伊斯雷尔《荷兰共和国:崛起、兴盛与衰落14771806

材料二   1961年到197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独立自主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的关键阶段。1978年后,我国船舶工业通过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关键生产设备,大规模开展重点船厂技术改造,很快具备了建造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要求的船舶的能力,成功实现了船舶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也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渐转型为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2位,船舶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一,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李桢《中国造船业的图强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造船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的重大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荷兰和中国造船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英国的自由传统奏响了序曲,也为专利制度的孕育提供了技术劳动力和商品经济环境以及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等思想文化支撑。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重工主义的经济政策鼓励自由建立新产业,催生了1624年的《垄断法规》(专利成文法),该法规与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共同促进了初始工业化时期英国专利的实践。17世纪末到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推动专利制度与产业革命之间相互影响,专利法治体系更加成熟。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利制度和经济实践因其存在的大量缺陷而面临巨大危机,引发了一场席卷欧洲的专利制度存废大论战,最终促进了专利制度的全面改革。

——摘自李宗辉《17-19世纪英国自由传统与专利制度的演进研究》

材料二   西欧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技术创新潮流开始放缓,自由贸易经济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下,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兴起,在贸易自由、契约自由的旗帜下,通过授予专利权使一些工商企业受到保护、免受竞争的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注意。同时,专利制度自身的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不满,当时英国专利制度尤其令人诟病。19世纪中期之前的英国仍然坚持专利特权制度,其授权程序复杂、成本高昂、费时不菲且含糊不清,专利诉讼也存在较大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19世纪50年代西欧爆发了如火如荼的反专利运动,但19世纪70年代之后,这种反专利运动最终还是消退了。

——摘编自袁锋《专利制度的历史变迁:一个演化论的视角》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专利制度的产生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分析西欧反专利运动的爆发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专利制度的认识。
2024-0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