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3 道试题
1 . 思想巨擘不同文明诞生了一系列思想巨擘。他们或思考治理国家的方式,或探究人与人的关系,或反思人与自然的联系。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人类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学社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主题探究。
活动准备:四位思想巨擘的图片




图一:孔子(画
像)

图二:苏格拉底

(雕塑)

图三:佛教创始人

悉达多(壁画)

图四:卢梭(油

画)



(1)活动一:将上述思想巨擘所处的文明定位于下列地图中相应位置。(涂字母)
(2)活动二:同学们以老胶片形式呈现了人物所处时空环境的片断,依据设定的身份体验区域文明的多元性,完成填空。
(3)活动三:有同学关注到:20 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以上四位思想巨擘,哪三位属于这一时代?(     )(四选三)
A.孔子B.苏格拉底C.悉达多D.卢梭
(4)“轴心时代”的这些思想巨擘,思考方向各异,思想内容各具特色。这些思想的多样性,与他们所处的各自时空环境密不可分。请选择一位“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谈一谈他的思想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之间的关系。
2024-03-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汉以来,以户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分析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的蜕变,古代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编户齐民的天下国家。在同一个统治机制下,一般平民百姓虽有贫富之分,人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却没有永久的贵族与大量永远不能翻身的奴隶。大多数国民,都在同一个国家体制下交粮纳税,也由统一法律规范其生活所依的秩序。编户齐民的国家形态,在古代世界并不多见。在历史上,中国的编户齐民制可能是延续最长久的例子了。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自先秦到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

材料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编户齐民”带给后世国家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3)现代基层治理如何从历史经验中继承、创新,请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3-07-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历程经数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才形成目前这样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现代国家。
(1)完成下列提纲。(填数字)
①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④一国两制
⑤榷场   ⑥中央集权体制创建

(2)若对提纲作相关史实的补充,还可以选择下列哪三则直接史料?


A.金瓶挚签   B.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   C.秦半两钱
D.《新青年》杂志   E.唐三彩文官俑   F.《反分裂国家法》
(3)就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而言,结合秦朝到宋元的具体发展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2-02-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最关怀旧制度的道路,它对农民和一切劳动者来说是负担最重、最痛苦的道路。在改革50年之后的1911年,俄国举行了“伟大改革”的纪念日庆祝活动,列宁谈到了改革的进步作用:“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苏)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最关怀旧制度的道路”“负担最重、最痛苦的道路”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列宁观点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20世纪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产生了许多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鱿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试验用书《历史》

材料二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卒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述的是什么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24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袖。在24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忍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慈的毛泽东忍想.……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4)综上,谈一谈你对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棉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多半是由非凡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并谈一谈它们给你的启示。
2020-02-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10 .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靠却又矛盾重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朝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摘自《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材料二   艾森豪成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范军事包国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动。美苏争霸态势改变,陷入越南战争的美国实力有所制弱,苏联开始转守为攻。中国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新力量。此时,中国外交机构的正常秩序得以初步恢复。毛泽东看到了美苏联手、南北夹击可能带来的威胁。苏联正通过集结重兵,联络蒙古、印度等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而美国则在继续越南战争的同时,与日本、韩国、台湾一起,从东部和东南部威胁中国大陆地区的安全。

——摘自茅文婷《尼克松访华前中关秘密渠道考察》


请回答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关系的改善给中因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认识。
2019-06-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