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洞察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确立了对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只要帝国主义“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提出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1949年6月下旬,刘少奇率团秘密出访苏联时,斯大林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将“立刻承认”并予以援助。毛泽东在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一边倒”政策,昭示新中国将坚定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摘编自苏格《中国外交的伟大历史征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朋友,在反对殖民统治、维护独立自主方面取得共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进程: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地区合作;参与创建二十国集团,在经济上全面融入世界;构建的“金砖机制”成为不同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模式、不同文明携手合作的范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轮廓。

——摘编自董向荣《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与多边主义理念》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大外交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2024-04-09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9年2月,华中工委开会决定抽调干部集中培训,为苏南、松江、苏州、常州等地委配备好主要干部。华北选调南下干部报名条件是“第一年轻,第二有一定文化知识,第三最好是共产党员,没有孩子的女同志也可以报名”。这反映了中共(     
A.阶级基础的不断扩大B.干部政策适应革命形势变化
C.重视干部专业化建设D.干部数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2024-04-01更新 | 587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政治社会学家奥菲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矛盾进行分析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行政子系统的存在依赖于商品形式的存在,但是政治行政子系统的政策又恰恰导致对商品形式的否定。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福利国家对经济的贡献B.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过分干预
C.反对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强调福利支出加重了财政负担
2024-03-30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材料二   贾·尼赫鲁记述道:“乔里乔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以上两则材料均节选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2024-03-28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8年,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湖南士绅认为西方的强盛是西方人“得吾教之分数”“其心朴厚”“重信义”“贵廉耻”“上下一心”。因此,“欲救中国之敝,必自正人心始,欲正人心,必自明教化始,此自然之理也”。这可用来说明该维新人士(       
A.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对东西方国情缺乏理性认识
C.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D.认识到开发民智的重要性
2024-03-26更新 | 395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法国圣昆坦市曾规定:“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英国泰恩河上的新城曾规定:“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类似规定曾广泛被其他许多市镇仿效过。这些规定(     
A.折射出专制王权衰落B.发挥了城市救济功能
C.践行了人人平等理念D.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2024-03-25更新 | 16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欧洲(       
A.各国教权不同程度削弱B.自治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2024-03-21更新 | 690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其为何“罢丞相不设”?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2024-03-19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表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布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的有关规定(     
时间文献内容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保护城市工商业,保护城市贫民,绝对不准侵犯城市贫民利益
1947年6月朱德《把红军中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必须着手整顿部队纪律,逐步恢复红军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48年初毛泽东《关于我军在高家堡破坏纪律问题的批示》我军到任何地方,原则上不许没收任何商店及向任何商人捐款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城市驻军纪律问题的决定》不容许有不守纪律及贪污和腐化的现象
A.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B.杜绝了一切违纪腐败行为
C.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D.恢复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2024-03-0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最初,夏代最高统治者的名号是被称为“后”,因此,夏启被称为“夏后启”,“后”最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夏代最初的统治者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的俨然是一个大家长。这说明,夏朝(     
A.早期国家形态已成熟B.已经形成完备的宗法制
C.仍具有氏族组织色彩D.形成家国一体政治观念
2024-03-0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