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后,将战国时期各国道路整合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开辟出通往岭南地区的水陆交通线。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明代基本承袭了元代的陆路交通格局。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主要由北京通往各省城的官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的大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小路,官路和大路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需要。

——摘编自曹家齐《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材料二   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2%。

——据李晶《中国公路建设60年:从8.07万公里到373万公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公路建设的新发展,并对其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下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由此可见(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战国龙虎纹双耳盘

   
唐代双龙耳瓶

   
清宫廷金漆雕龙纹宝座

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             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
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             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24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史记》中常常将华夏中国与“四夷”并举,如“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侯。”这些叙述体现出(       
A.华夷共祖的思想B.民族和地域的差异
C.华夏优于“夷狄”D.大一统的王朝观念
2024-04-24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下面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印度《摩奴法论》中与国王有关的部分条款。据此推知,这些规定(     
1国王是火神、风神和日神的化身,具有神性,负责维护世界秩序
2选贤任能,监督臣属的行为,严厉惩治腐败官吏
3学习吠陀,精通法律,常备武功,对敌勇敢,足智多谋
4直接行使司法权,亲自审案,所作出的裁决不得违抗,或委托一位婆罗门代审案件
5查明各地区、种族和行业的法律,并根据当事人的身份确定可适用之法
A.凸显了众生平等的愿望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C.目的是弱化宗教的地位D.结果是维护了公序良俗
2024-04-2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1965年德国漫画家贝伦特创作的漫画《在建中的欧洲之屋》。画面中,戴高乐代表的法国和艾哈德代表的德国正在举行婚礼,其他四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或是拉着婚纱裙摆,或是在旁奏乐助兴。但他们所要去的新房却只有对外的一层墙面而已,上面还插着源自1948年的“欧洲运动”之旗。作者意在(     

A.颂扬法德和解为西欧走向联合之路打下了根基
B.表达对德国未来发展和欧洲一体化前景的担忧
C.强调欧共体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D.揭露法德试图通过操纵欧盟改变世界格局的企图
2024-04-23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抗日战争时期,郑寿麟在《研究德国史学之准备》中说:“德国历代亦曾痛受异族之压力,屡次陷于颠连困苦之中……而卒能排除危难,完成复兴之大业,此又足资吾族之楷模者也。”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中说:“则今日抗战建国之资,取赖于四川者”,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折射出,抗战时期(     
A.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B.中外史学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C.学者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反思D.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史学研究
2024-04-2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3)(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7 . 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举孝悌彰闻”,开宋代劝孝之风。南宋度宗时,“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上述做法(       
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
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
2024-04-23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3)(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断的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后出现的秦汉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后出现的隋唐王朝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古代中国,当国家强盛的时候,各民族之间就能够和平相处,如汉朝对西南、西北民族实行的羁縻政策、元明清对西南地区实行的土司政策等。各少数民族在交往中也向往和学习中原文化,儒家文化教育、中央集权制度、开科取士、农耕文明也传到了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然而,各民族的矛盾斗争也时常存在,如王莽对匈奴的政治贬损和侮辱性政策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进入中原,使人口大减,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摘编自韦良云《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23年,国民党明确提出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的任务。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为其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和民族平等、自决自治的新内容。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事务,蒙藏委员会对蒙藏等地区发挥着政治联系和监督的重要作用。从1929年到1932年,国民政府坚持“为土著人民谋利益”的原则,相继出台《筹备移民殖边办法》《蒙古农业计划案》等文件,“以各民族一律平等为基点,一方扶植其发展,一方力求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并以尊重及融合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为重要途径,在北部地区大力推行移民放垦政策。

——摘编自李玉伟《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材料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下,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消除了民族间的相互歧视与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各方面的自治权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张雪雁《民族区域自治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民族政策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2024-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印加文明的典型代表马丘比丘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具有世界文化保护价值的入选理由,据推测应该是(     
A.体现了印加高超的建筑艺术B.农业“浮动园地”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C.发现了人类最早的冶铁遗迹D.其金字塔庙宇与埃及金字塔各领风骚
2024-04-2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10 . 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在接受少数民族的臣服之后,允许他们保留军队,但唐朝政府享有征调权,这样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少数民族守疆卫土,而且有助于少数民族上层维护自身的统治,并且客观上也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据此推之,这一政策(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藩镇的管理B.弥补了政府控制力不足问题
C.推动了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D.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朝贡关系
2024-04-2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