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对非西方的民族国家来说,文化寻根可视为对全球化的逆向反应,用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的术语,又可称为“全球地方化”的具体表现。这个词由“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词组合而成,浓缩了相辅相成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张力,具有辩证的说服力,可以避免单向思维的偏执和盲视。据此判断,该学者主张(     
A.抵制全球化以保护民族文化的传统
B.逆全球化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当代文化发展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D.全盘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康熙帝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史稿》评价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赐)。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史料,不能佐证其“开创”性的是(     
A.“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B.“班禅(五世)为人安静,精通经典,勤修贡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
C.“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
D.“允伊犁将军扎拉芬泰请,伊犁产茶,设局征税,充伊犁兵饷之用”
2024-04-10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宋-清朝前期】-【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马尼拉大商帆》描述,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下列有关中国经济的史实,与材料所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有(     
①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白银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④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10更新 | 235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宋代的劳役,从过去的差役改为雇役为主。过去的差役,即便是富有者也要强迫服役。而雇役制下,富裕的人为免除力役,可出钱雇佣别人去代劳。这种变化(     
①说明了宋代门第观念的淡化   ②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③有利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推动了劳役征发由人丁转向财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4-10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3)(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的贵族会议,议员由卸任的执政官终身担任,最初对城邦最重大事务拥有决定权。伯利克里时期,战神山议事会权力被剥夺殆尽,且由于执政官向平民开放,平民也能占据议席。这一变化(       
A.凸显了寡头政治的色彩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推动了奴隶主势力的瓦解
2024-04-10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以南的中原、长城以北的草原、嘉峪关以西的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四大区域共同构成中国,而河西走廊是中国若干个走廊当中唯一一个连接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的区域,所以到河西走廊,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摘编自施展《枢纽》

材料二   河西地区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的聚合区。特别是汉武帝以来,汉族及其农耕文化扎根于此,这里成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外来文明接触交流和文化创新的舞台。如敦煌、凉州成为了佛经翻译、传播的中心。而在永嘉之乱后,河西一度成为中原儒家文化的复兴基地。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在西晋永嘉之乱后,“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复经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通,而形成了包括河西儒学在内的具有河西特色的本土文化。

——摘编自雍际春《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0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社会安全法,该法规定社会救济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使法国98%的人口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受惠者。在法国,凡加入社会保险总体系的法国公民以及投保人家庭中的配偶和子女均可享受医疗保险。法国对家庭补助领取人作了明确规定,以便分别给以相关的家庭补助,这一项补助占用了法国政府和保险机构不少的资金。从80年代开始法国实行60岁退休的规定,退休人员在退休前工作满37年6个月者,退休金相当于本人最高10年工资平均数的一半。由于法国已进入人口老年化国家的行列,领取退休金的老人越来越多。此外,法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对连续工作超过半年的失业者及待业青年、长期失业者、带子女独立生活的妇女分别实行不同的失业保险法。

——摘编自孙健《为什么偏偏是法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二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4-1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世界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将基督教当做一种文明来对待。马克思·韦伯写过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例如,撒切尔夫人经常说:“我们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后下面完全是讲其保守党主张。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作为一种文明,基督教是人心的凝聚力,在西方历史上曾经是理性的代表,直到理性回归于个人的文艺复兴时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宗教改革打破了持续五百多年的思想信仰大一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并立的局面。改革中出现的教义、教规的分立造成救赎道路的分别,其革新的实质是信徒在信仰事务中获得空前的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新教一边,新教因此带有民族教会的性质。这一切都推动了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思想文化为视角说明16世纪宗教改革前西欧地区“督教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的表现。以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对基督教的研究方式为例,指出中世纪基督教的“理性”之处。
(2)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后形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对推动“欧洲从中古走向近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4-04-10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 世界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9 . 人们的历史思维方式,在古人的一些言语中可以窥见一斑。如《诗经·大雅》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战国策·赵策》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直到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其宗旨仍为“鉴于往事,有治于治道”;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也说:“历史是生活的教师”。下列关于历史思维方式的理解,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固守陈规,按成法行事,谨遵历史传统B.重塑历史,探寻新真谛,推动历史变革
C.面向未来,从现实出发,预见历史未来D.认识过去,循历史之法,促进历史进步
2024-04-10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世界古代史与史学方法(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经济部门结构成为欧美主要国家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战后至50年代,主要是推动发展港口、铁路、公路、煤炭和钢铁等部门;60年代,重点在加强专业化调整,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7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推动传统工业结构向新科技产业结构方面转移和发展。材料表明,战后欧美主要国家(     
A.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开支B.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普遍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2024-04-10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