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2023-03-23更新 | 82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一中高三上周考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立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B.各民族间融合加强
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2022-10-15更新 | 47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3 . 材料一 辛亥前后,离婚已不属于男子单方面的权利,妇女为争得平等幸福而主动提出离婚者日渐增多。民国十年,山西省2 028件“协议离婚”案中,其中有191件女方为主动提出者,男女双方提出者1 390件。随着各类社会团体的纷纷成立,养济院、善堂、“敬节所”等公益慈善机构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随着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汽车、电车及信息传递方式改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堂、结社、团体以及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

——摘编自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

[探究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

——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探究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2021-12-21更新 | 760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6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2次组卷 | 6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秦汉经济、思想文化
7 .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0-12-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一中高三上周考一历史试卷
8 .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
2020-12-07更新 | 1727次组卷 | 8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四单元第8讲考点3辛亥革命
9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分别列举秦朝、汉朝、唐朝的史实各一例,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2020-11-02更新 | 485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