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B.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C.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D.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7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     
A.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B.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
C.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
2024-05-1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提出,允许保留君主制,但君主制要符合他们的要求英国资产阶级主张自由放任

B
《独立宣言》称“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   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且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美国倡导议会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C
普鲁士打败拿破仑后,收复莱茵地区,但当地居民仍坚持实施《法国民法典》而不接受普鲁士的民法典德意志民族统一进程开启

D
巴黎公社规定,所有公职人员都由普选产生,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凸显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A.AB.BC.CD.D
4 . 有当代学者评价19世纪末的世界“与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支持该观点的史事有(     
A.科技进步推动全球化进程B.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
5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组织文官高等考试,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这样的规定(     
A.打开了广招人才的政治门路B.限制了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
C.体现民主政治划时代的进步D.使国民党完全实现一党专政
6 . 康有为早期取法周公,以《周礼》为治理中国的宝典;中期借助春秋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宣扬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晚期以大同为人类最高理想,融合中西,统摄古今,创立新道德进化学说。康有为这种思想发展历程(       
A.表明维新思想具有变通性B.取决于康有为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C.缘于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D.推动了维新运动向纵深领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     
A.全球联系的出现B.华夷观念的遗存C.外交活动的频繁D.西风东渐的历程
9 . 1945年7月,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即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呈现往复循环的周期性现象),毛泽东回复以“人民民主”;2012年,习近平重提这一话题,并郑重回答中共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从“人民民主”到“自我革命”的话语变迁反映了(     
A.制度建设的完善B.共产党的自我调适C.改革开放的成效D.人民主体的扩大化
10 .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后,获得国际上极高的关注和赞扬。茅盾先生观看后即兴赋诗:“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情,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     
A.突出情节的曲折性B.服务于国际市场
C.摆脱强烈的政治性D.探索民族化道路
2024-04-16更新 | 496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