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宋仁宗末年,科举考试脱离实际的问题更加严重。神宗即位之初,新、旧党中不少著名人士对于改革科举和振兴学校都持有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致的观点。1071年,朝廷正式颁布兴学诏令,史称“熙宁兴学”。其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和科目,罢试诗赋声律等,改试经义论策、断案和律令大义等;诏令各州县兴建学校;在太学中严格实行三舍考选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考选升补制度,使得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逐渐连成一体;除太学外,还设立专科类学校,如武学、律学、医学等。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提倡职业教育、主张在中国建立职业教育制度的舆论在民初形成潮流。如最早提倡职业教育的是《教育杂志》主编陆费逵,他指出:“职业教育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非职业教育兴盛,实业教育必不能发达,民生必不能富裕。”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文章,认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必须从职业教育入手。黄炎培撰写多篇文章,呼吁学习美国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把职业教育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联系起来。19175月,黄炎培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于上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发表宣言,提出最终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至此,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摘编自谢媛媛《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研究》

材料三   2018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熙宁兴学”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1-10-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含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意义。
2021-10-16更新 | 199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一历史试题
5 . 海关设在开放口岸,是一个国家对输出入国境货物的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的行政机关。近代中国海关,是在列强争夺中国权益的半殖民地时代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

——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   货殖列传》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弛山泽之禁”的具体内容就是“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到汉武帝时期,商品经济已较为繁荣,商人资本的显赫财力与国家财政的困窘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发动战争、大兴土木,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承上旨”,请求“笼天下盐铁”。汉武帝于是起用盐铁大商出身的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等人,于元狩四年对盐铁实行专卖,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官产一官运一官销的专卖制体系。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过度奢侈消费,财政压力较大,同时专制权力又没有必要的约束,所以,通过专卖聚财敛财的特性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充分,以致常常淹没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和调控这一重要目的。…在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时,国家的专卖制度必然破坏市场规则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

——据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源起与历史作用——立足于盐专卖制的考察》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封建社会盐铁专卖制度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名义上实行银本位制度,但随着海外银元及自制银元的流通,中国形成银两银元并存局面,币制极为复杂。北洋政府计划推出“废两改元”,但因为中央势力薄弱,各地军阀割据,加上金融业对此热情不大,最终不了了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开始着手币制改革。1929年之后,欧美各国纷纷脱离金本位,使得黄金及白银价格都出现大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银本位的重要大国,银价大跌,中国深受影响。1933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 训令,规定货币定名为“元”,总重量26.6971克,全国统一发行。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于1935 年11月推出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制、发行统一纸币。“废两改元”意味着落后的银两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繁荣的钱庄、票号随着银两的退出而进一步衰落,后来逐步消亡了。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影响衰落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吕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廷尉,疑案由民众议决;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汉武帝重用张汤、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规定:司法官员如果犯下执法苛刻的罪责,则从宽处置;司法官员如果对罪犯开释不疑,则视为故纵而诛之。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摘编自东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三,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四十八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初级律师约翰·库克被任命为副总检察长,肩负起主导起诉的重任。在标题为“关于严重叛国罪及其他严重罪行的公诉词”的公诉书中,库克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控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月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于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法制思想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思想史和法制史上的重大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司法实践的影响有何不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