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024-03-1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宋代相可出将,但将不可入相。朝廷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绝大部分是文宫,地方也是以文官统兵,边防驻军以文官为帅,武将仅为总管。这表明当时(     
A.行政效率低下B.文化繁荣C.文官素养较高D.崇文抑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场上的英美盟军节节败退的同时,中国军队的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媒体甚至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由此可见,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       
A.得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助B.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极力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大格局。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A.消除了与世界各国的矛盾B.主导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C.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
5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
A.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达成“九二共识”谋求统一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民国初年,虽然尊孔读经被明令废除,但各地的民间私塾或私立小学大多仍我行我素,读经不止。上海“为开明之地,各小学校读经者固类多废止,而各私塾仍多抱持不废”,广州之私塾“照旧读经,未能一律废止者亦尚有人”。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余孽妄图复辟帝制B.地方政府自行其是对抗中央
C.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有限D.辛亥革命没有得到农民支持
7 . “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刘恕应诏试讲经,“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擢为第一”,这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贾边“舍注疏立异论”被黜的状况已大为不同。“断以己意”已受到了官方的公开肯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仁宗时期(       

A.官员选拔取决于个人喜好B.注重对儒家经句的整理
C.推崇标新立异的学术理论D.儒学复兴运动成效显著
9 . 草市是一种定期集市。在唐代,草市遍布全国,不仅在黄河流域、江淮流域密布,在岭南、湖南的一些偏远地区,也有草市。当时粮食、布帛、柴草、竹木等农产品和渔产品与农、渔具及日用百货、手工业产品属于常年交换的货物,如蜀地的蚕市、茶市,荆川的橘市等。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区域经济的专业化C.城市化进程加快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4年,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说道:“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独立之国家也。”该宣言表明孙中山意在通过北伐战争(     
A.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B.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C.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D.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