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B.行中书省C.枢密院D.中书省
2022-06-29更新 | 127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2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3 . 对弗里斯的控告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摘自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


(1)西塞罗反对弗里斯裁决柯什纳斯的理由有哪些?
(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后又改为外务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了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D.标志国家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19-09-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5 .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此论源自
A.先秦法家
B.古代希腊哲学家
C.程朱理学
D.欧洲启蒙思想家
2019-09-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6 . “他们信仰上帝,尊敬骑士,建立城堡与庄园,与阿拉伯人作战。”文中“他们”是指古代
A.希腊人
B.罗马人
C.蒙古人
D.法兰克人
7 . 古罗马人发展了一些统治艺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从而获取较大的实际成果。这些“统治艺术”包括
①崇尚军事征服
②主张法律治国
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 . 美利坚建国立制

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云集费城,要为美利竖立宪,设计未来国家的蓝图。决策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问题:
(1)请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美国宪法?
2019-09-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9 . 洋务运动与幼童留学

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便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考虑到语言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然而在那时,绝大多数人对出国留学视为危途,尤其是美国,离中国遥远,不少人认为那是个非常野蛮而不开化的地方,家长还要签字画押,“生死各安天命”,容闳使出全身解数才凑足30名,同治十一年(1872年),30名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的中国男童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

刚到美国的幼童一身中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中国女孩子”!他们不仅要补习英文,还要集中起来学汉语,每次学汉语,首先必须脸朝中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再给孔老夫子的画像叩头,若有违规严加惩罚。

经过两三年的英语补习,多数幼童可进学校学习了,清朝官吏对他们的管制也相对减少了。到1880年,多数幼童已经中学毕业,个别的如詹天佑等考入了大学,还有一些进入中专或其他职业学校学习,成材在望。但新的政治危机一天天在增加。

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穿上西装、信了洋教。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但是,清廷守旧官僚却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处处给幼童们出难题。清政府最后于1881年将赴美留学幼童撤回。


问题:
(1)除派遣留学生外,洋务派为培养人才还有什么举措?简述其作用。
(2)根据材料,归纳幼童赴美留学后发生的变化。
(3)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这一历史现象?
2019-09-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密苏里协定》,其中规定,在北纬36度以南容许奴隶制扩展,以北禁止奴隶制存在。思考特原是密苏里州的奴隶,后被主人带到位于自由州的斯奈林堡居住几年。1857年,他根据《密苏里协定》请求最高法院核准自由人身份。最高法院判决:“过去的奴隶无论在美国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财产”。此事激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愤怒。这一判决说明了
A.思考特无法成为自由人
B.最高法院与国会有矛盾
C.奴隶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D.人民拥护《密苏里协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