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72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帝国时期的罗马城和汉长安城,作为屹立在东西方的两个伟大文明的首都,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汉长安城的北城墙曲折如北斗七星,这是强调城郭与宇宙同构,与天地呼应,折射出汉代“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礼制要求。汉代长安城内部政治中心位于皇帝的宫殿区内,而官署的位置也是紧靠宫殿分布。其闾里分布在城北,与商业区分开;汉长安城80%以上的面积都是宫殿区,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东西与南北主轴线的道路两边,城内几乎没有公共娱乐设施和大型的活动场所。长安城郊有大型的游猎场、角马场和园林建筑,提供给皇室和贵族享用的。

古罗马城有公共浴场、公共剧院、角斗场、音乐厅和图书馆,它们与商业区、居民区交融,看似杂乱无章,却使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有序。罗马城内的政治中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帝国广场群,具体的行政事务的办理位于城郊的皇帝府邸内,城市内部的政治气息并不十分浓厚。罗马城以广场为中心,建筑沿着道路呈现辐射状分布,皇帝的府邸和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广场外侧,这样样的布局应该是受到了西方宇宙观的影响,即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地心说”体系,罗马城的建设就是围绕这个体系建立起来的。

——摘编自韩俊英《秩序与反秩序之美——汉长安城与古罗马城形态比较》

(1)根据材料,分析与汉代长安城相比,帝国时期的罗马城形态有何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托名大禹所著,全书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史记·夏本纪》全文征引,而不取当时更容易理解的其他说法,如《吕氏春秋》中比较纯粹的地理解释。这表明司马迁意在强调(       
A.天下一统的意识B.分封制度的历史传承C.华夏认同的观念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许多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支持力量,纷纷来华寻求物质和道义支持。由此可见中国(       
A.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外交空间B.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全面展示出负责任大国担当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史事相关表述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7年中共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2年中共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表是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棉纺物(亿米)38.350.532
谷物(万吨)163921950519
A.工农业呈现逐年增长趋势B.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C.国家建设受苏联模式影响D.工农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 .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南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较大的南迁,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如图所示“衣冠南渡”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3-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明代耕地和人均耕地情况统计,说明当时(       
A.一条鞭法成效显著B.高产作物传入中国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粮食产量不断下降
2024-03-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9 . 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个时期发放的土地使用证。这一做法(     
A.促进工农革命运动兴起B.推动民族革命顺利开展
C.反映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开展D.利于农民对根据地政权的认同
2024-03-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10 . 1811年底,英国兰开郡的织工们去找地方治安官,抱怨动力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在地方官主持下与雇主谈判,要求恢复工资,遭到雇主拒绝后,手织工们发起卢德运动,攻击工厂、砸毁机器。由此可知当时(       
A.技术革命引发产业结构调整B.工业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C.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2024-03-2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