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8 道试题
1 .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其中“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破坏严重B.西汉政权建立
C.阶级矛盾尖锐D.米粮价格高
2 . 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B.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C.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D.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3 .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旧式运动新特点的特点,这表现在
A.利用宗教形式发动起义
B.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5 .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6 .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封面题字为“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辛亥革命爆发
B.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D.解放战争爆发
7 . 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关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上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